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泗县:产业发展 开辟乡村振兴“莓”好时光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1-25 10:02:08

腊月大寒,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但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刘圩镇四山村草莓大棚里,鲜红嫩绿的草莓点缀其间,让乡村冬日充满着春的生机。村民汤乐正组织工人,采摘红彤彤的草莓,送到附近的草莓收购点出售,每天产量在三、四百斤左右。

“我也是第一年种草莓,从去年11月底开始陆续上市,刚开始每斤40元左右,目前市场平均价格在20元一斤,每天能收入2000元左右。”干活的间隙,汤乐笑着说。

别看汤乐现在天天过着“数钱的日子”,其实在几个月前,不少村民甚至包括四山村的村干部在内,大家围绕村里能不能发展草莓产业争论不休,争论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说村里的土壤不适合种草莓。

据村里负责人介绍,四山村一带的土壤属于“漏风淤土”,不仅不保水,还容易干裂,而草莓属于根系不发达的苗类作物,因此这种土壤确实不利于草莓生长。事实上,四山村的这种土壤在泗县东北部几个镇并不少见,而周边方圆几十里也很少有种植草莓的。

“我们就带着有意向种植草莓的农户,到县里、到土肥站找相关技术人员,他们告诉我们,这个土壤并不是不能种草莓,只需把土壤改良之后,通过加牛粪、羊粪、鸡粪等畜禽粪便等方式,就可以进行草莓种植了。”刘圩镇四山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李砚介绍说。

在听到专家的话后,汤乐的心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抱着试一试态度,按照土肥专家开出的“药方”,对20亩土壤进行改良,并尝试着盖起了两座标准草莓大棚。

“这耕地要深耕30公分左右,也可以上一些牛粪、羊粪,使土质疏松一些,添加水肥腐植酸矿物质源也可以改良土壤。”汤乐说道,“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退伍军人,干这个也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但如果成功了,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如果不成功,我也认为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也是人生一种经验。”

大棚建起来后,他将土地进行深耕,购买有机肥料和配比牛、羊粪提高土壤肥力。随后他多次跑到几十公里外的草莓种植专业村——墩集镇石梁河村认师傅、学技术。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21年8月,克服了重重困难,两个大棚草莓在终于顺利“落户”了。在汤乐精心管理下,大棚里的草莓茁壮生长,并结出丰硕成果,一经上市就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汤乐也在家当起了“莓”老板。

“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目前我们四山村山芋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瓜蒌120亩,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500余亩,另外草莓产业也已经初具成效。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今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00万元,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成果。”四山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兆旭介绍说。(董立厚      刘文化)

相关推荐
安徽泗县刘圩镇妇联:赋能乡村振兴 共启电商新篇

近日,泗县刘圩镇妇联精心组织各村妇联主席、妇女工作者到刘圩镇秦场村电商直播间参加电商直播公益培训活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安徽泗县草庙镇:驻村工作队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赴泗县草庙镇魏圩村开展年度第二次集中采购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安徽泗县司法局:外出招商引资,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仪带队前往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