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俄媒文章俄罗斯应学习第二堂中国课

来源:俄罗斯《独立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2-14 10:43:17

俄罗斯《独立报》网2月10日发表题为《俄罗斯的第二堂中国课》的文章称,中国在两年前改变经济战略,把国内需求和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主要发展动力。这种被称为“双循环”的新战略降低了中国经济对美国和其他进口国的依赖,减少了受到限制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还启动了基于国内消费——包括依托先进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的新经济引擎。

俄罗斯官员一贯拒绝向中国人学习,理由是中国的人口是俄罗斯的10倍,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但依照这个逻辑,俄罗斯应该放弃对其经济模式薄弱环节的长期分析,也无需思考国家长久发展的源泉是什么。

与此同时,两国出口同样易受外部政治制约——当然,两者的规模存在差异。但中国近两年出现了重要改变:若西方限制对中国商品和技术的进口,它们将被用于供应国内市场。这已经是进行中的事:中国电信设备遭遇“封杀”后,该国在国内应用最新技术方面成为世界领先。

俄罗斯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如果欧洲对天然气进口设限,这一经济打击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尽管俄罗斯国内对天然气有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数百万俄罗斯人还在用柴火取暖,国内甚至还有燃木公共锅炉房。这就是俄罗斯经济模式的现状——专注于原材料出口和限制人口收入。

一系列危机教会了俄官员积累黄金外汇储备。但国家的长期稳定并不取决于当前储备的规模,而取决于国内市场发展和扩大的潜力,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在社会基础设施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支出之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不亚于国家储备的积累。苏联的教训表明,生活质量持续下降会造成人心涣散。政权的倒塌没有激起苏联公民的内心波动,因为它既没有吸引人的策略,也没能提高生活质量。许多当代官员认为,在医药、教育或人口收入上节省是正确之举,但就像苏联时期缺乏消费品一样,无法正常就医或找不到体面的工作会降低公民忠诚度。

此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也会导致人才外流至更繁荣的地区,从而破坏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俄罗斯维护东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地区主权的潜力正逐步降低。此外,在居民失业且没有充分发展机会的萧条地区的局势也相当紧张。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当局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得到启示。如今,俄罗斯当局应学习第二堂中国课,即国内市场增长和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两会世界眼|读懂“中国之治”的一扇窗口——外媒社长总编辑眼中的中国两会

连日来,多家外国媒体社长、总编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高度关注中国两会,期待通过这一窗口更加深入观察“中国之治”,进一步了解中国发展经验智慧,期待中国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专访|关注中国两会,借鉴中国经验——访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社长迪克利奇

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社长拉多米尔·迪克利奇日前在贝尔格莱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会既是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成果的窗口,也是了解中国关于重大国际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

中国经验“落地”巴西利亚科技园

承载着“巴西心脏革命”重任的巴西利亚Biotic科技园,在规划初创期曾不远万里东方“取经”,学习中国经验,而在如今的扩围阶段,也热切期盼来自中国的高新科技投资能驱动园区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