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科技强农力保夏粮丰收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2-21 16:19:35

新华社合肥2月21日电(记者水金辰)16日下午,一场小麦田间管理现场会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镇香山村种粮大户许越的合作社召开。“等明天雪下完,气温回升,各家抓紧抢抓农时做好除草。”面对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合作社负责人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县级科技特派员李刚分析了今年春耕形势。

2021年,安徽粮食总产量817.52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日,蚌埠市怀远县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0后”尚林庆,一早就开车前往150公里外新流转的800亩麦田,给小麦施返青肥和拔节肥。只见他拿出无人机,将施肥桶挂于无人机上,设定好飞行路线,无人机开始自动精准定量喷洒尿素。不到10分钟,5亩地就完成施肥。

“以前800亩地,使用播肥器需要两天时间,而且农田湿度大,人不方便进去。”尚林庆说,现在800亩地一天就搞定,而且施肥不用考虑土地条件,最主要的是自上而下喷洒还不伤苗。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使用已不新鲜,“但以往主要用于植保,我们去年才开始将其应用到施肥领域。”尚林庆说,这得益于科技进步。以前无人机电池容量低,飞行一次只能喷洒一亩地,而且无人机载重量只有30斤,如今,载重量达到100斤,电池续航时间也增加不少。

在安徽省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万亩小麦返青生长。在上线不久的智慧农业指挥调度平台上,麦苗长势一目了然。

据了解,目前产业园正将这一平台向园区内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推广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需要将物联网设备接入调度平台并上传数据,就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源头精准管理;这一平台还可对园区内生产的农产品实行生产过程追溯。

“指挥调度平台收集了虫情、墒情、苗情和小型气象站等多方信息,相应指标一旦发出预警,就会提醒农户定向精准田管。”安徽省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如银说。

新春伊始,各类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也在江淮大地陆续启动。农户不仅可以在田间地头与农业科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展开交流,还可以通过各类线上渠道向农技专家咨询生产技术,通过科技助农确保夏季粮食丰收。

相关推荐
创新开路 破局而立——安徽自贸试验区五周年观察

今年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周年。作为我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之一,五年来,这片范围近120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注入强劲动能。

安徽:“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迈向“好办”“智办”

安徽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推动改革从单一政务服务场景,向内部协同、行业监管等领域延伸拓展。

制造“向新力”助力中国打造全球投资“热土”

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安徽省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对接会近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20位国际工商界人士与会。多名人士表示,对即将在此间开展的系列合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