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人民银行:人民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邵非 2022-03-08 11:12:28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便利资金融通,服务实体需求,惠及民生福祉,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千家优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2021年大湾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地资金的高效融通。在便利资金融通方面,为便利企业跨境支付和投融资活动,更好服务三地经贸往来,人民银行先后出台多项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简化跨境结算流程,优化跨境投融资管理,本外币合一资金池试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率先在大湾区落地。

简化操作环节,降低企业“脚底成本”。人民银行指导大湾区银行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操作流程,推出白名单制度,优质企业不再需要事前逐笔提交单据,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就可以直接办理跨境资金结算,实现了“企业越诚信,结算越便利”。

在服务实体需求方面,针对大湾区居民跨境配置资产需求,人民银行与内地及港澳金融监管机构一起,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方案,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为个人跨境投资提供新通道。2021年9月,“跨境理财通”试点正式启动,大湾区内地居民可以购买港澳地区债券、基金等投资产品,港澳居民也可以配置内地理财产品和基金。试点启动以来,市场主体反响积极,截至2021年末,参与试点的大湾区居民已超2万人次,参与试点银行共60余家。

针对大湾区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需求,人民银行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绿色金融标准融合对接。2021年,深圳市政府在香港发行39亿元绿色债券,广州、中山等地多家企业也成功在港澳地区发行绿色债券,绿色金融发展与经济低碳转型间的良性互动正逐步形成。

在惠及民生福祉方面,人民银行持续推动民生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围绕便利账户开立,推出代理见证开户试点,港澳居民无需亲身前往内地,即可通过中银香港、工银澳门远程开户。截至2021年末,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账户18万户,累计交易金额达60亿元。围绕便利移动支付,推动港澳版“云闪付”钱包、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微信(香港)电子钱包、中银澳门手机银行和澳门通Mpay钱包等进入大湾区使用,重点打造港珠澳大桥、入境签证缴费等多个移动支付跨境应用特色项目。截至2021年末,五种钱包累计交易约926万笔,金额约15亿元。此外,还推出港澳居民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个人征信报告自助查询等惠及民生的业务,大大提升了大湾区民众生活的便利性。

相关推荐
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对我国经济有何作用

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经济体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4.5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提供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

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推介活动,并发布2025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新机遇 新动能》。

中国银行成功举办柬埔寨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

中国银行金边分行19日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工业园区人民币业务论坛,围绕全球金融市场形势、双边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及中国银行人民币服务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