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5G农机·数字农管·智运农资——江西春耕新观察之农事三变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3-15 17:12:08

新华社南昌3月15日电(记者熊家林、陈春园)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在5G信号覆盖的耕地中精准作业;依托农业智能数据管理平台“足不出户”管数万亩农田;线上下单后农资坐上“缆车”送到村民家门口……江西传统农事正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翅膀。

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的农田里,几台无人旋耕机沿着操作员设定好的路线轨迹作业,一台无人旋耕机耕一亩地只需要7分钟左右。

该公司负责人邹泰晖介绍说,这些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结合5G技术,智慧农机可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记者看到,农田作业现场的高清视频直接在控制平台播放,比以前定时传送照片更加实时、直观。

目前,该公司已在48台智慧农机上应用了5G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13000亩地只需要26名员工就能管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江西各地农村正积极探索,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掌握作业数据、分析故障率……春耕时分,宜春市宜丰县通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漆润新正在电脑上查看智能数字平台上的数据。

“这一平台可实时监控农机具作业数据和维护情况,分析土壤成分、空气湿度等。”漆润新说,今年春耕期间合作社将在线监测拖拉机56台、旋耕机33台、无人植保机7台,在线监测作业总面积达7万多亩。

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宜丰县还装配了田间农情等自动监测设施51台(套),所有监测数据均纳入物联网平台,实现病虫害测报智能管理,为春耕筑牢“防护网”。

不仅田间管理坐上了“数字化”快车,农资也坐上了“缆车”。在赣州市安远县鹤子镇杨功村,村民郭成彬正在为春耕准备农资,他在手机App中购买了近400元的农资,很快便运到了村口的基站。“以前要骑车往返1小时到镇上买,现在可以直接去村里的基站领,省了40多分钟。”郭成彬说。

近年来,安远县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在县城建设物流总仓,在乡镇建设物流基站,在村庄建立收发点,村与村之间架设低空索道,通过云端系统控制穿梭机全天候进行配送,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60公里。

杨功村党支部书记郭德茂说,当地建成的“智运快线”省时省力,鹤子镇现在已建成1个镇级分仓、4个村级基站,直接服务全镇1.7万村民的生产生活。

相关推荐
上海推进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

上海日前发布《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揽海”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年底,上海将显著提升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5G赋能智慧海洋的应用创新发展高地、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AI加持 5G赋能——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记者在福建、浙江等地调研发现,以5G为代表的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出行、生产、文旅等各领域,智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拓展5G应用规模 数字技术将这样“赋能”实体产业

拓展5G应用规模,今年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加快算力资源统筹和互联互通……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