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学者:美大学教育弱化“对华认知”后果堪忧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责任编辑:赵娜 2022-04-08 11:36:40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4月4日发表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伍国题为《美国的中国认知正在流失》的文章称,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建立在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国家计划之下。这个为打造美国全球知识体系、培养下一代全球领导力而建立和巩固了几十年的跨学科培养体系,为二战后美国对华认知打下了坚实又融会贯通的学术基础。

这一培养体系和学科建设,既得益于大量旅居美国的华裔学者和汉语教师的努力,也受益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大量美国学者得以去到中国,在中国同行的协助下从事不同学科的实地考察和档案研究。

但是,我们看到,最近几年这一趋势开始变缓。首先,中国为促进美国学生和民众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计划受到阻挠。最新统计显示,到2022年2月,美国的孔子学院数量仅为19所,而在2017年4月,这个数字是103所。据笔者查到的资料,美国政府虽然无权直接关闭孔子学院,但通过对运作孔子学院的校园停发联邦经费的方法,迫使一些大学放弃合作。在这种压力下,现有的19所中有3所目前已处于因受到审查而暂停或即将关闭的状态。

目前,笔者所在的大学已经宣布彻底关闭校内中文项目,强制已经获得终身教职的华裔教授离职,却保留了西班牙语、德语、法语和阿拉伯语项目。这一做法进一步限制了学生选择和接触中国语言文字、文学、电影和价值观的机会。

另外,一些大学在教授中国历史的教授离职、退休或去世后,不再延续原有的招聘职位,即关闭了这条“线”,导致历史系已经无专人教中国历史。

在美国的大学里,文史哲学科已日渐边缘化,而其中和中国有关的教职和课程更为边缘化。由于美国高中没有统一的课程要求,除了美国历史是必修课以外,世界史和外语的开设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意向和师资的有无,导致进入大学的学生中,大多数没有中文基础,因此在大学才开始学习中文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有的高中历史课只注重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教授,或者仅教授泛泛的世界史,导致进入大学的学生更加习惯学习美国和欧洲历史,对于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及语言文化背景关系不大的中国兴致缺乏,或者深入了解的动力不足。事实上,和中国、南亚有关的专业设置,在美国大学常常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在裁撤的时候容易成为牺牲品。

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美中之间的国家关系趋冷,美国社会对华的不满情绪以及高等教育市场的萎缩,已经波及在美国教授有关中国课程的人文学者及他们所属的本就边缘化的系科和课程。这些课程和专业的取消,不仅不利于华裔学者的生存,也将对美国一般中产阶级子弟通过大学教育了解中国造成负面冲击。

一些美国学生通过校园媒体表示,这种做法和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然而,这可能就是这一代青年必须面临的一个制度现实。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应该加大信息流通和学术交流,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的、以国别和区域为单位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