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港媒:日韩企业不会轻易离开中国市场

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2-05-26 15:34:27

香港《南华早报》网5月24日发表题为《分析人士说,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不大可能推动日本和韩国企业离开中国》的文章称,分析人士说,以美国为首的“印太经济框架”是华盛顿对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日益增强影响力的最新尝试,但韩国和日本的企业仍有强烈的动机与巨大的中国市场保持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首访亚洲期间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这使北京担心,此项涵盖供应链、数字贸易、清洁能源和反腐行动的协议可能破坏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作用。

根据这项协议,签约成员国能够形成供应链,在从设计到制造等行业把中国排除在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家赵明昊最近撰文称,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背景下,这一行动展示了华盛顿加强与中国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战略意图。

周五,拜登在韩国总统尹锡悦的陪同下参观了三星电子。

两位领导人承诺要在半导体、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正在这些领域努力实现自给自足或迎头赶上。

分析人士说,虽然东京和首尔表现出愿意在贸易和技术方面与华盛顿合作,但亚洲商界不大可能放弃经过几十年合作发展起来的利润丰厚的对华关系。

例如,三星公司在中国西安经营着两家芯片厂,韩国半导体公司SK海力士公司也在中国无锡有一家芯片厂。

台湾经济研究院技术和供应链分析师邱世芳说:“很难形成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因为一些零部件仍然依赖中国制造业。尽管从短期看,日本和韩国制造商通过加强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投资降低了对中国的依赖。”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半导体基地,台湾并非“印太经济框架”的成员。

虽然台湾表现出有兴趣加入美国领导的经济秩序,但包括芯片巨头台积电在内的许多台企都在中国大陆保有工厂,以便靠近客户。

邱世芳说,包括印刷电路板、被动部件和电子组装铸件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技术部件都在中国大陆制造。

几年来,中国的芯片产业迅速发展。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前25家半导体企业的总收入为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

然而,中国企业在价值更高的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市场占据的份额仍相对较小,与外国企业相比实力较为薄弱。

邱世芳说,鉴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加上中国奉行新冠清零政策,“印太经济框架”的成立可能会促使地区参与者今后重新调整其中国战略。

邱世芳指出:“在考虑供应链布局时,主要因素不再是成本,而是地缘政治、运营灵活性和其他风险因素。一些日本和韩国制造商已经开始逐渐撤离中国,回到日本或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投资。”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说,地缘政治将“成为各种因素当中更为关键的部分,韩国和日本企业将计划把更多生产放在本地或中国以外,以分散风险”。

其他人则认为,中国的市场潜力依然强劲。

2021年,韩日都是中国五大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华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8.4%和9.4%。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周密说:“重视长期增长的公司大概不会轻易放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每一次合作都能感受到中国蕴藏的无限可能”——访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弗拉杰

弗拉杰说,施耐德电气将坚定深耕中国,携手本土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塑造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的未来。

“相信在中国市场能有更多收获”

“博鳌亚洲论坛一直是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与包括中方在内的合作伙伴一道,以创新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听“信任票”里的开放中国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中国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内外信心有效提振,叠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稳外贸稳外资等举措不断出台,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外资正用实际行动加码投资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