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南自贸港如何高水平开放?专家建议打造面向东盟“总部基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邵非 2022-06-02 10:31:16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已满两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明显,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近期此间的多场学术活动中,学者提出海南要面向东盟建设两个“总部基地”。

提出这一建议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海南要充分发挥在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中的重要枢纽作用,建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自由经济区、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的示范区、蓝色伙伴关系的核心区、全面人文交流合作的特区。

他建议,海南要建设国内企业进入东盟投资合作的“总部基地”和以东盟国家企业为主的面向中国大市场的“总部基地”。在产业方面,鼓励支持中国企业利用自贸港政策,围绕热带农业、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到东盟开展重点产业的投资布局。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扩大东盟商品进口的中转交易基地,支持原产自东盟的消费品企业在海南建设展示、推介、交易、销售平台。在金融领域,建立面向东盟的国际资本市场与人民币债券市场,吸引东盟企业在海南开展人民币融资。

中国企业对海南建设两个“总部基地”也有现实需求。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洁介绍,央企可借助海南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政策,建设国际总部助力“走出去”。海南还有条件成为央企在海外业务的控制室和返回仓,更好管控境外资金,助力海外收购企业回国投资。

东盟企业也可通过海南分享中国市场。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举例说,东盟企业可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大在海南的邮轮旅游、酒店接待等旅游业投资,从旅游市场中获得收益。

海南建设“总部基地”尚有短板。迟福林说,海南要积极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在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率先探索突破。在封关运作的制度安排上,要防范因过度风险防控而造成海南与内地货物、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性壁垒。陈洁建议,海南应加快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流动。

相关推荐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粮仓”握手 共享发展机遇——河南加快与东盟粮农合作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