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
过去60多年里 这里不仅蹚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治沙路
还走上一条从防沙之害到用沙之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沙漠蔬果 苗木培育 特色养殖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
多种经营收入让沙区职工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活条件好起来
“绿肥黄瘦”的白芨滩很“值钱”
“沙海淘金”产业兴旺
更带来一笔可观的生态财富
记者:任玮、杨植森、刘杰
编辑:闵捷
新华社宁夏分社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6-18 14:40:02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
过去60多年里 这里不仅蹚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治沙路
还走上一条从防沙之害到用沙之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沙漠蔬果 苗木培育 特色养殖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
多种经营收入让沙区职工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活条件好起来
“绿肥黄瘦”的白芨滩很“值钱”
“沙海淘金”产业兴旺
更带来一笔可观的生态财富
记者:任玮、杨植森、刘杰
编辑:闵捷
新华社宁夏分社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致辞,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多行动,扭转仍在恶化的土地退化势头。
仲夏时节,进入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两边高矮不一的林草看不到尽头。在高飞的无人机镜头下,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绿色长廊”向毛乌素沙地深处延展,仿佛一条横亘沙海的“生命线”。
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17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