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吉隆坡6月28日电(高炳南)“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更加坚定了我在中资企业扎根发展的梦想。”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外籍员工布德说,作为一名建筑师,中资企业的平台让他能够参与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效果图: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承建的菜鸟马来西亚吉隆坡eWTP Hub项目获得鲁班奖
37岁的布德来自叙利亚。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不得不到沙特阿拉伯,2019年考入马来亚大学,后来进入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经过几年学习锻炼,已经成为一名BIM工程师。
布德的父亲也是建筑师,曾多次到中国广州参加建筑材料领域的交易会,每每听到父亲讲起他去中国出差的见闻,布德都心生向往。进入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后,这里的文化氛围让他更加坚定了在中资企业发展的梦想。
“这里的工作氛围很好,我非常喜欢与中国同事沟通和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都很认真并且专业。在我看来,中国同事是以工作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伙伴。对我来说,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很顺利,很有效率。”
特别是中国的“师傅”带着一起手把手做方案、与客户沟通、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布德很有感触。他说:“一个大项目总会面临各种困难,我的中国‘师傅’带领我们一起与客户商讨,最终拿出实用的、有效率的和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经历,增强了我的能力,给了我成就感。这样的机会,让我尽快实现个人成长。”
据中建三局马来西亚公司项目总工文汶介绍,这个技术团队属于多国家多种族团队,17人团队中,中方3人,其余均为马来西亚籍或其他国籍员工,是一支非常国际化的团队。
“因民族文化差异,团队最开始的配合并没像现在这么默契。在协作中,常常会碰撞出‘火花’,为达到最好的技术标准辩论得面红耳赤。如今,经过三年的磨合,团队已配合得天衣无缝,凝聚出了强大战斗力。” 文汶说。“我们始终坚持‘文化融合、人尽其才、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理念。外国员工也很认同。”
同样来自叙利亚的奥姆兰也是文汶团队中的一员。谈及在这里的工作经历,他满是感激。“我很荣幸能与来自各个国家的员工分享我的知识并获得经验。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施展个人能力的平台,希望未来能够与团队一起协作,通过3D、4D、5D新技术使现场施工更加高效,打造更多标志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