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蚌埠:政产学研全“链接” 激发科技创新合作新动能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7-05 10:14:35

为激发科研热情,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在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二八”模式,以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支持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将政府、企业、院所“链接”在一起。

蚌埠作为全省第二、皖北第一大科教资源城市,拥有12所驻蚌高校、7家中央驻蚌科研单位,包括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在内的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手握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等金字招牌。在此基础上,蚌埠市不断扩大“朋友圈”,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内容进行合作,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有了高校科研力量做后盾,蚌埠市每年安排科研经费助力院所攻克产业技术难题,并制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三原则”——技术需求企业提、研发方案企业选、转化收益企业享。扶持力度上则采取“二八”原则,即研发阶段政府出80%,由政府承担主要的项目研发风险;企业负责研发投入的20%。“科研是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有政府兜底,我们就敢放手一搏了。”一位不久前刚跻身高企的企业负责人说道。

据悉,蚌埠市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全面弱化专利、论文等非产业化指标,突出样机、生产线、工艺路线等可产业化内容,并约定项目研发完成后,企业须及时进行产业化投入,且金额不低于政府研发投入的4倍,以此确保研发成果快速转化、进入市场,体现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的任务体系。

如今,在与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中,逐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台共建、需求共征、项目共施”校地合作新模式。首批实施的高水平联合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得以突破,应用领域由此大为拓展。更重要的是,“二八”模式有力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2021年全年,蚌埠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额超过65亿元;今年1-5月,登记科技成果450项。延长创新链条,发挥各自所长,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按照“公司+联盟”形式,成立法人实体负责运营和管理,主要股东“集齐”了行业骨干单位,80家企业、高校院所则汇聚了国内知名创新主体和生产企业,形成了玻璃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和创新链覆盖。由此一来,玻璃新材料行业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缺失、支撑保障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不强的问题迎刃而解,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随之到来。

放眼全市,上一年度蚌埠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52.4亿元,位居全省第五,皖北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达2.52%,较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研发投入强度0.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12个百分点。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项目咨询等服务于一体的蚌埠创新馆也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创新馆整合全市大院大所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科技资源,统一服务模式、支持方式及绩效评价。蚌埠市科技局局长乌兰其其格表示,创新馆功能强大,可以看作为全市产学研合作提供专业化、一站式综合性服务的中心,也是推进政产学研对接的重要桥梁。

通过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蚌埠市也在积极寻求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以加大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与此同时,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先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加之驻蚌单位合作专项资金、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蚌埠的创新步伐更加迅捷稳健。(靳瑾)

相关推荐
专访|科技创新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访马来西亚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区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聪近日在首都吉隆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创企业发展迅速,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4杭州银行客户合肥交流会暨合肥项目推介会成功举办

3月22日上午,2024杭州银行客户合肥交流会暨合肥项目推介会在合肥栢景朗廷酒店成功举办。

范先群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医科大学

3月16日上午,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建站暨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蚌埠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