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绿色科技 推动绿色合作——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亮点聚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7-07 15:47:48

新华社银川7月7日电(记者于瑶、温竞华)“‘十四五’时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对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方法和路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

在6日举行的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上,与会代表聚焦“绿色低碳 合作共享”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发展和科技创新途径。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赵英民说,生态环境部将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水生态系统保护、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碳达峰与碳中和、危险废物风险精准管控、地下水污染监控与防治、新污染物治理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保障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任务重。与会专家表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认为,推动能源革命过程中,氢能占据重要地位。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我国氢能产业将形成大规模发展态势。

“在能源低碳转型中,氢能产业具有延续性好、产业链长、产值高、应用覆盖面广等优势,是化石、煤炭、钢铁等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选择。”欧阳明高说,未来应着力突破制氢、储运和应用等环节的技术难关。

“数据显示,在2030年之前所需要的低碳技术中,约有85%已经具备商业可行性,我们需要迅速推广这些技术。同时,开发和改进其他关键技术,包括季节性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储能技术、直接捕获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的技术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说,为支持技术创新、应对气候挑战,各国应从建立碳定价体系、促进技术应用和加强国际合作三方面做出努力。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任主席龚克说,要发挥好科学技术的杠杆作用,就必须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表示,接下来,中国科协将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同时,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协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相关推荐
共建“一带一路”大使谈丨专访:中卢合作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践——访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

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日前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时表示,绿色发展理念正在通过中卢合作项目付诸实践。大使表示,在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上,中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解码福华化学的绿色崛起之路

自2016年开始,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连续数年位列世界农化20强,其生产的草甘膦原药被工信部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

宜以政策协同与创新合作 推进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联合国第四次发展筹资国际会议“加强绿色投融资南南合作”主题边会3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