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25 11:10:58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包括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江苏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等六方面主要任务。

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落实试点任务,建设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效,用掷地有声的数据,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110项,实施率超过97%;三片区各展所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兴动能积蓄壮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贡献了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

8月初,记者通过走访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采访并了解江苏自贸试验区是如何耕耘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书写新时代的深化改革“新答卷”呢?

筑巢引凤 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自批复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和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州片区率先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以制度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了解决片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购买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的“老大难”问题,苏州片区打通了“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的全链条制度性障碍,在全国率先开展“研易达”“研易购”等研发用物品和医疗器械购买便利化试点,实现了药品研发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购买对照样品的制度化、合规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科研生产按下了创新“加速键”。

在不断探索中,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苏州片区名副其实的“一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持续第一、人才竞争力持续第一、技术竞争力位列第一,片区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的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也位居第一梯队。

此外,南京片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基因细胞治疗、数字金融应用等前沿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以集成化的制度创新破除堵点,加速集聚优质要素资源,逐步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半数落户片区,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片区集聚。

南京片区通过发布QFLP试点政策,着手试点QDLP政策,发展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等新金融业态,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千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500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

连云港片区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聚力打造国际开放门户,重抓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片区内企业数已超15000家,较获批前增加了12倍。“中华药港”医药产业集聚高地加速建设,石化产业基地强势崛起,集聚油品贸易企业近500家。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入选“一带一路”绿色典型项目,并牵头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

这些都是江苏自贸试验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层层突破的生动呈现,始终与时代同行,奏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制度创新 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位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范围内的南京片区获批以来,始终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充分发挥“双区叠加”特色优势,不断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制度创新走在三大片区前列。在产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形成160多项省内国内首创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31项全省复制推广,33项全市复制推广,2021年,片区经验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苏州自贸片区通过发挥中新合作的独特优势,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截至目前,苏州片区累计已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1项在全省示范借鉴。出台改革创新配套政策80余项。

连云港片区共形成1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80%具有省级首创性,3项上报国家商务部,26项全省复制推广,3项入选全省“十佳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多式联运协同监管服务体系”入选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首批制度创新案例,位列第3。连云港片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便捷物流渠道相关工作经验被第17期(总第175期)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广。

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278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落地实施率超过95%;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9项在全国面上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备案为创新举措,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为我国自贸区提供了江苏经验。

加大开放力度 再结深化改革新硕果

诸多优势赋予了江苏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巨大空间。其中,南京片区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片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500家,落地投运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国家基因与细胞实验室、EDA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实施海外人才合伙人计划,集聚海外创新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超过7000余人;加快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授权周期由40个月缩短至6个月,建设全国首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超过50万件专利在平台转化为数字资产。

苏州片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功能定位,发挥中新合作优势,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持续深耕中新开放合作,举办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启用,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调解中心落户。

连云港片区着力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加快建设亚欧国际重要交通枢纽,“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略支点功能不断完善。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开通至俄罗斯中欧班列,“韩国—中国(连云港)—波兰(马拉舍维奇)”国际班列整列首发,进出集装箱量完成19.96万标箱,同比增长12.27%;中欧班列(连云港)运营线路增至7条,线路辐射面不断扩大,2020年、2021年中欧班列分别开行553列、619列,同比增加17.27%、11.7%,位居沿海港口前列;做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开6条铁水联运通道,通道总数已达16条,2021年铁水联运量完成69.56万标箱、同比增长10.8%。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乘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江苏国际经贸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在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新画卷正渐次铺开。

相关推荐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

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多来,在科技创新、贸易投资、金融开放、营商环境等领域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推动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京津冀签署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京津冀三地25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共同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并发布系列协同创新成果,以扎实举措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自贸向西看——带您领略陕西自贸区能源金贸功能区

千年古都,丝路起点;非凡十年,创新蝶变。《自贸向西看》带您领略陕西自贸区能源金贸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