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理念,累计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区深挖沿边、跨境优势,重点围绕“四区”联动、中老铁路、绿色能源、服务贸易、产业转移等方面探索制度创新路径。
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多来,在科技创新、贸易投资、金融开放、营商环境等领域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推动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京津冀三地25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共同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并发布系列协同创新成果,以扎实举措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片区设立近两年来,锚定建设一流自由贸易试验区目标,勇担“探路、引领、突围”责任,把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展的高质量。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
8月初,记者通过走访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采访并了解江苏自贸试验区是如何耕耘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扩大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书写新时代的深化改革“新答卷”呢?
挂牌三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勇担“探路、引领、突围”职责使命,紧扣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深化全链条改革创新,在全国67个自贸片区中形成鲜明的差异化竞争底色。
从文物艺术品交易到数字文创,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持续做大做强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今年1月到5月完成逾1800件文物艺术品的进出境操作,总货值超过30亿元。
获批两年来,连云港自贸片区企业数超10500家,较获批前增加8.4倍,自贸片区成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港城的主阵地和动力源。
离岸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内容。青岛自贸片区正聚力打造新型离岸贸易“山东模式”。
挂牌三周年,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出“答卷”: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水乡客厅、沪苏嘉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累计推出112项制度创新,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9月27日上午,南京江北新区基因大厦9楼,19家生物医药企业严阵以待,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针对高风险特殊物品的风险评估会。南京自贸片区成立生物医药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基本实现企业随报随评,这样的风评会现在一月至少一场。
“今年是江苏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策源力’。”近日,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江苏自贸试验区时说。
今年1至6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959.3亿元,合芜蚌三个片区形成了40项制度创新成果。
当前,全球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多国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步伐,推动经济、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去年7月以来,海南自贸港以制度创新工作为抓手,推动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市场的蓬勃也加快了人才集聚。
7月30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第二年,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示范区近日交出2021年“半年卷”。
2021年,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明确“4+2+X”制度创新方向,持续放大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
海南自贸港第十一批制度创新案例7日集中发布。财政预算全省一体化管理等8项案例从候选案例中优选胜出并发布,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显示 3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