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近湖更“亲湖” 巢湖综合治理交出“绿色成绩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9-13 09:00:18

新华丝路合肥9月13日电(阮步影)秋日巢湖,天高水阔,美景醉人。环巢湖沿线成为众多市民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是长江下游重要湖泊湿地和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是合肥最亮丽的名片之一。十年来,合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巢湖综合治理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绿色成绩单”:国控断面考核全面达标,生物多样性和湿地面积逐渐恢复,蓝藻水华总体呈下降趋势,巢湖周边环境、景观、文化、功能设施得到综合提升,人民群众拥湖、近湖、亲湖,水清岸绿景美的巢湖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年来,合肥市逐步确定了“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制定了“控制增量、消减存量、扩大容量”的总体策略和“治理西北、保护西南、连通东南、防治东北、修复环湖”的分区治理思路,坚持“四源同治”,系统推进“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目前巢湖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亿元。

目前,巢湖全湖水质基本保持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湖水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4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投资近百亿、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已全部建成,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562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3种,今年新发现鸟类6种,其中,安徽省新纪录鸟类2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重现巢湖。近日,在巢湖多个地点还发现了世界级极危物种黄胸鹀,八百里巢湖正成为鸟类天堂。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长蒋大彬表示,随着治理实践的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的定位、格局、需求变化逐渐清晰:从“治理好”到“最好名片”的定位转变、从“九龙治水”到“合力治水”的格局转变、从“望湖兴叹”到”近湖亲湖”的需求转变。变美了的巢湖为合肥释放了一片新天地,市民不再“望湖兴叹”,拥湖的同时有了更多的近湖、“亲湖”福祉。

相关推荐
巢湖龙发现60周年及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演化与环境学术交流会开幕式在巢湖举行

9月10日上午,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巢湖龙发现60周年及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演化与环境学术交流会开幕式在巢湖举行。

陕西子长市:从黄土坡到绿富美​

塬、梁、峁尽成绿洲,果、树、谷百里飘香。从“种一坡、收一箩”的贫瘠土地,到如今珍禽野兽选择栖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近年来逐渐完成了从黄土坡到绿富美的生态转变。

共建“一带一路”大使谈丨专访:中卢合作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践——访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

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日前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时表示,绿色发展理念正在通过中卢合作项目付诸实践。大使表示,在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上,中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