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东盟学者:东博会为双边关系发展发挥助推器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9-15 11:13:39

航拍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焕”新颜,迎接东博会。 俞靖 摄

“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中国—东盟共同努力下稳步积极发展,可以说是双边关系发展的缩影,为双边关系发展发挥助推器作用,尤其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也是东博会行稳致远、蓬勃发展的密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明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李明江表示,过去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取得显著提升,惠及各个国家和东亚地区。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副校长钟志强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东盟经济发展正面临后疫情时代复苏乏力、逆全球化等挑战,他相信RCEP将为东南亚地区合作提供新经济引擎及催化动力,为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共赢带来新机遇。东博会这一平台,将有力推动RCEP发展,并通过更紧密的东盟各国贸易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

钟志强表示,东博会带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以旅游服务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让为切入点,这意味着将会改善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和中小企业投资准入条件。同时,通过东博会平台,马来西亚的特色商品得以向世界充分展示而进入中国市场。希望东博会能带动年轻创业者展示他们的创新产品,得以拓展新伙伴,也为进入中国市场注入信心。

东博会主题花坛吸引市民观赏。 俞靖 摄

缅甸华侨华人青年工商会秘书长享凯博士表示,东博会已经进入第19年。正如我们常说“10+1”实际上远远大于11一样,东博会的19年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19年,它象征的是中国—东盟之间源远流长的经贸交流的友好传统。东博会就像是一场固定的家庭聚会,不仅增进了缅甸和10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并且通过交流、互通有无,实现了共同成长、共同富裕。

文莱大学亚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云昌耀表示,东博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东博会以“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为主题,不仅体现了东博会和“南宁渠道”在不断发展和升级,也代表着中国和东盟各国将紧扣双方战略合作重点,继续创造高水平互利共赢,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表示,19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确已成为中国—东盟双方交往的一个品牌。然而,值此双方关系晋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层面之际,行之有年的布展模式和內容,必须与时俱进,才不会沦为滞后,与现实需求脱节。

在商品贸易方面,东盟与华的对接,期待的是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的稳定;以及RCEP生效后,服务、贸易便利化所带来的长远利惠,而不是停留在季节性展销的认知层面而已。

一孩童与东博会吉祥物“合合”拍摄留影。 俞靖 摄

翁诗杰建议,主办方可抓准机遇,借助博览会,引领东盟企业家走进数字经济的基建和科技领域。毕竟类似规模的博览会是带领风向、重塑业态的最佳载体。它所影响的受众,不仅是中国国内的消费群体,同时更广及整个东盟地区前来观展和参展的企业主。由此可见,其影响的确是非同凡响,不能等闲视之。

马来亚大学李健友博士、何启才博士均表示,马来西亚作为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相信将深化中国和马来西亚在各个领域的互动和合作交流。中国与东盟在能源、环保、通讯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中国对东盟扩大开放及展开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这种双边经贸的合作关系将为世界各国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

第19届东博会将于9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19年来,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其系列活动为重要平台和重要桥梁,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南宁形成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渠道,即中国和东盟合作交流的“南宁渠道”。东博会连续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

相关推荐
全球连线|数智东博会 解锁新机遇 携手共发展

今年东博会展览总规模16万平方米,3200多家企业如约而至,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馆、新质生产力专馆和蓝色经济、外贸优品等展区,集中展示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最新成果。

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闭幕 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

记者从9月21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

全球连线丨他们合作的故事始于东博会

选品会、推介会、直播带货、签约仪式……在东博会的马来西亚馆,最火的“展位”当属于主舞台,这个热闹的舞台上每天都在促成合作。还有许多中国—东盟合作故事始于这一舞台,始于东博会这一“年度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