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淮北烈山区:厚植生态底蕴 护航城乡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2-09-15 13:26:25

今年以来,安徽淮北烈山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优化绿色发展空间布局。烈山区生态环境分局根据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结合日常工作,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建立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会商机制;强化“两公一住”(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设用地监管,今年完成两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严格项目准入,做优环保审批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和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5个,并挂网公示;排污许可证申报新增2家发证企业。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乡村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今年,辖区黄营村、山西村、南庄村按设计规划,各在建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将于年底结合“户改厕”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其中烈山镇南庄村率先做到了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洪庄湖生态环境修复,投资1.2亿元实施新北沱河流域13条支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项目”,努力打造生态绿廊景观带。加快采石宕口生态修复进度,全面完成辖区26处废弃采石场(点)治理区验收销号,治理修复面积达7500余亩,生态“疮口”蝶变为城市文明“窗口”。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效果,逐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今年完成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丁庄沟整治工程。(李伟    杜磊)

相关推荐
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总数继续居全球第一

7月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开幕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7月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各缔约方政府代表聚集在此,倡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守护“地球之肾”。

中方在世贸组织举办绿色转型研讨会

在世界贸易组织2025年“贸易与环境周”期间,中方于7月1日在日内瓦举办“绿色转型:中国经验与建议”专题研讨会,获得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