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电动机取代内燃机,交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几乎不可能。在提供资金、给予生态系统支持或建设人才库方面,欧洲应不遗余力。
混合融资是亚开行整合气候解决方案和促进私营部门发展的一种工具。自2012年以来,亚开行的混合融资已支持其发展中成员国50多个项目,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交通电气化。混合融资结构要取得成功,需要的是技术专长、政策参与以及金融创新。
3月25日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度旗舰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显示,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亚洲的绿色经济正获得强劲的市场驱动,企业、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形成合力迈出变革步伐。
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CIBF将于2025年5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在气候变化的世界里,一些曾经看起来几乎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可能正在发生。初步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碳排放量仍在上升,中国的排放量可能已经达到峰值。该国先于他国一步,扭转了排放趋势。
9月28日,为期5天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展会期间,中国与东盟携手共谋绿色低碳未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据估计,到2030年,东南亚需要为其绿色转型筹集1.5万亿美元。中国拥有足够的资金来实施与该地区达成的各种倡议。
斯洛文尼亚公交车和商用车制造商TAM在濒临破产时被中国收购,更名为TAM(欧洲),2013年恢复生产。如今,通过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本地化运营、定制化服务等措施,TAM品牌再次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了当地产业链升级。
作为绿色技术的倡导者,中国预计将继续推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化,更广泛关注环境可持续性。
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实际价格大幅下降推动需求增长。在美国,这可以部分归因于《通胀削减法案》中包含的清洁能源补贴,更重要的是,归因于低成本的中国进口产品。
欧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目标实现上理念契合,中国是助力全球和欧洲绿色转型进程不可或缺的伙伴。
作为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践行者,汉中烟草近年来正在积极构建一个安全、快捷、绿色、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在绿色转型中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且具有变革能力的项目,它触及各大洲和各种文化。最初,它被认为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工程,现在该倡议转向建设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这种转变,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证明中国对可持续未来的承诺,即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经济繁荣与全球合作无缝结合的未来。
中国一些最大的能源国有企业的绿色转型,正在帮助中国政府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同时扩大中国在清洁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而具有变革能力的项目,它触及各大洲和各种文化。最初,它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工程,现在该倡议转向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
意大利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增长,加上更有效的能源利用,将有助于减少进口,提高该国的能源独立性。不过,短期内,尽管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了投资,但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仍将是满足该国能源需求的重要资源。
中亚地区的物理气候风险很高,该地区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部气候资金。倘若没有外部资源,绿色转型将成为中亚国家的预算负担。为防止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而实施绿色项目、低碳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都需要很多资金。
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看好泰国并前来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对泰投资中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亮点的中国投资为泰国带来了相应产业链和技术,助力泰国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提振经济。
自2019年以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许多关于欧洲绿色协议和能源转型的政策文件。第三国可能将一些政策视为“绿色保护主义”或“绿色殖民主义”。一些商业参与者不喜欢限制从国外进口关键原材料和绿色技术,但在欧盟增加采矿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不相容。
首届东北亚金融大会5月17日在沈阳召开。在大会“探索东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助力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分论坛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资本研究员伍艳艳表示,东北地区绿色转型机遇大于挑战。
显示 10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