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30 年来的成功源于“沙漠经济学”的理念。其核心经验是:第一,治理沙漠必须规模化、系统化、综合规划。让沙尘、绿洲、降雨、生物多样性此消彼长,最终形成沙漠绿洲和生态小气候环境。第二,治理沙漠必须考虑经济性,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向沙要绿、向天要水、向光要电”。已形成“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能”、“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沙漠生态产业体系,把沙漠的问题变成机遇,把沙漠的负资产变成能产生GDP 的绿色资产,实现 “治沙、生态、产业、民生”四轮驱动。第三,治理沙漠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创新种子技术、节水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绿色农业等产业相关技术。
(一)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重点包括:研发培育耐寒旱、耐盐碱的种子、种苗;创新生态和生物修复技术和措施;培育生态建设民工联队,积淀了修复治理荒漠化、盐碱化、工矿废弃土地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核心能力;
开展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修复,不断输出技术和项目。先后承担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北京冬奥会、新疆南疆、西藏那曲等地区的大型生态工程,并向沙特、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拓展,被联合国环境署称赞为“治沙英雄”,“为世界播洒绿色的生态先锋”。
(二)生态农牧业。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研究沙漠生态的局地特性,开展变沙漠为后备耕地资源的实验,建设生态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如利用高蛋白沙生植物资源发展蛋白有机饲料产业,适度发展本土化畜禽养殖。同时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发展现代化绿色节水农业,有效推进沙漠有机农业。
(三)生态健康。
因地制宜开发治沙植物药用价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中药、蒙药健康产业。种植甘草220 多万亩、肉苁蓉30 多万亩,开发了100 多个品类的沙漠中蒙药。同时,利用甘草的生物特性,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有机土地,形成库布其独有的沙漠增值产业链,成为企业和当地农民参与治沙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四)生态旅游。
利用沙漠的独特自然风光,发扬光大当地的沙漠文化,组织当地民众打造大漠星空、沙漠越野、大漠温泉等生态文化旅游和沙区生态农牧体验游。短短几年,已发展成年接待旅客20 多万人次的新业态。目前,这里已被评为“中国最美观星地”和“中国第一沙漠温泉地”, 可望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为当地居民就业、创业、创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
(五)生态光能。
利用沙漠地区的广阔空间和充足太阳能,库布其首创了以“板上发电、行间种草、板下养羊”的立体空间土地利用模式,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这里规划实施1GW 生态光伏项目,已经完成310MW,探索实现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价格。目前已在中国的甘肃、新疆、以及巴基斯坦、沙特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合作推动生态光热和光能项目。
(六)生态工业。
库布其发展生态工业目前主要聚焦沙漠地区绿化和植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为了使叶面和株高生长率显著增加甚至防止枯萎,沙漠植物需要采取刈割管理措施,利用刈割的枝干和叶片等,通过专业化配方和工业化加工,生产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反哺沙区农牧业营养需求。饲料交由农牧民发展养殖,牲畜粪肥再回填沙漠,改良土地,实现了循环发展。预计到2020 年,库布其肥料、饲料生产规模将分别达到1000 万吨。
库布其秉承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互补性极强的绿色发展特色,可归纳为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