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进入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新阶段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1-21 16:30:18

“指数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进入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新阶段,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11月18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声博会上表示。

11月18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第五届世界声博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从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资本投入和产业实力5个维度构建。指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在促进产业智能化转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立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建设了1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形成了产业区域覆盖面积广、应用场景多、科技企业集中的区域协同的发展体系。

指数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至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了2.6倍,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6.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占比持续扩大,从2012年的13%增长到2021年的70.9%。

张立表示,中国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指数研究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强度为19.4%,从业人数增加到31万人,占全球比重的5.3%。此外,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据悉,安徽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合肥“中国声谷”是中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计算智能、类脑智能、认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和突破、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明显。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业跃升?——来自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的观察

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金砖国家怎样把握机遇,成为海内外嘉宾研讨的重点话题。

我国推进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

9月16日,在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外交部: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为世界现代化赋能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月19日表示,中方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为全球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