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黑龙江省大水面渔业面积位居全国第二 未来渔业可达千亿级产业规模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邵非 2022-12-28 14:40:08

论坛上的企业签约仪式。 王亮 摄

12月27日,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记者从会议获悉,黑龙江省大水面渔业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该省现已发现鱼类105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有40余种,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接近水产养殖面积的2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12月27日的论坛上,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介绍,大水面是优质水产品供应的“天然粮仓”,2021年,全国大水面渔业产量占淡水渔业总产量的13%。黑龙江省水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大水面渔业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2021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2.97万亿,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黑龙江省淡水养殖面积占全国的8.3%,产量占全国的2.18%。黑龙江省渔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该省现已发现鱼类105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有40余种,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接近水产养殖面积的2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在论坛上讲话。 王妮娜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介绍,多年来,黑龙江省将渔业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创新主动性,推动了渔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特别是在遗传育种、健康养殖、疫病防控方面不断实现渔业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多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培育了松浦红镜鲤、鲟龙1号等水产新品种。近两年来,该省在完成121个县(市、区)14573个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普查的基础上,结合西北、东北资源环境调查专项,收集、保藏和鉴定水产种质资源72种,保存包括鲟鳇、方正银鲫、翘嘴鲌(大白鱼)、翘嘴鳜(鳌花)、鲤、林蛙等活体17.5万尾(只);多年来,鲟鳇养殖与繁殖育种方面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技术完全熟化,突破了乌苏里白鲑、梭鲈、三角鲂、黑龙江茴鱼等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了哲罗鲑、细鳞鲑、洛氏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突破了蒙古鲌苗种培育及增养殖技术,突破了小龙虾亲虾越冬及虾苗本土规模化扩繁技术等。

未来,就黑龙江产业发展潜力来讲,水产加工总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一产产能释放不足30%,如释放产能,养殖产量可提升至4至5倍,渔业整体可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

相关推荐
饶河口岸季节性闭关:今年以来出入境人数同比增加32.1%

10月20日下午,随着“饶华渡631”轮渡船缓缓驶入饶河口岸码头,标志着饶河口岸2025年度客货运输工作画上圆满句号,即日起开启季节性闭关模式。

黑龙江抚远:退税政策“圈粉”境外客 边境旅游焕发新机

10月19日,抚远口岸成功为一批俄罗斯游客办理离境退税业务,成为继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芬河市、东宁市等试点开展离境退税之后,黑龙江省首个开展离境退税业务的普通口岸。

对俄免签政策实施一个月 入境黑龙江省俄罗斯旅客同比增长28.4%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今年9月15日至明年9月14日,我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10月16日,记者从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获悉,政策实施1个月来,已经有4.6万余名俄罗斯旅客入境黑龙江,同比增长28.4%,其中免签入境4.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