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承载着老百姓对美食最朴实的满足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春节期间,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的街道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小吃街上一串串红彤彤,亮晶晶的糖葫芦或插在稻草秸捆扎成的草靶上,或“躺”在透明的玻璃橱柜里,吸引着来往的行人。用竹签穿起来的山楂形似葫芦,加之葫芦与福禄谐音,在市场上很是畅销。
五河县大新镇是远近闻名的“糖葫芦之乡”,有70多年制作冰糖葫芦的历史,每到9月中旬,村里会有1400多人扛着糖葫芦把子外出闯荡,直到次年3月份左右陆续返乡,这半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约10余万元,这个甜蜜产业每年为村里带来约6000万元的年产值。制作糖葫芦看似简单,但对熬糖的时间、火候有很严格的要求,熬得不好会影响口感。糖浆熬制时间长了会发苦,熬制时间不够会粘牙,控制火候最重要。”大新镇新北村李传怀说道。多年来制作糖葫芦的经验,只凭看糖浆的颜色便能判断出来裹糖衣的最佳时机。他也是外出卖糖葫芦中的一员,凭借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甜蜜”新生活。
五河县大新镇凭借着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了皖北地区较大的山楂批发集散地。“我们把全国所有的优势资源都买到我们这里,然后再卖往全国,因为村民们散布在全国各地,这样主要是为了集约资源、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率、提高村户收益。”山楂批发店老板朱永红说。有了优质的山楂为主料,五河县大新镇的糖葫芦才得以名传四方。目前,五河县大新镇有三家山楂批发商铺,每年流转山楂400多万斤发往全国各地。糖葫芦产业为大新镇村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依托市场需求,五河县大新镇大力发展特色山楂种植,形成山楂种植产业园,2018年在韩台村建设40亩山楂园,共种植山楂树苗1700余棵。通过“合作社+农户+深加工”的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特色产业。大新镇依靠小小的糖葫芦,托起了经济支撑点。
如今,糖葫芦文化在五河县大新镇生根发芽,薪火相传,冰糖葫芦成为大新镇的主角。冰糖葫芦文化馆、山楂交易市场、广场上叫卖冰糖葫芦的雕像,糖葫芦路灯……各种和冰糖葫芦相关的文化元素遍布全镇,下一步,大新镇将继续继承和延续这份非遗美食文化,不断扩大糖葫芦产业发展规模,带领村民一起走上产业致富道路,助力乡村振兴。(陈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