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举办

来源: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3-06-07 21:30:25

6月6日下午,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和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以“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思路重点”为主题的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来自呼和浩特铁路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院运输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中国一带一路网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向北向西开放是内蒙古落实国家开放战略、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内蒙古的优势所在、发展需求所在、责任担当所在。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要紧紧抓住向北向西开放的契机,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在推动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上有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

专家们建议:一是依托中欧班列,建好向北开放桥头堡。加强自治区中欧班列一盘棋统筹,一体化管理;推动中欧班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欧班列综合服务效能;加强中欧班列资源整合,鼓励全区中欧班列始发城市与满洲里、二连浩特协同,支持相关盟市及其它地区零散货源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在乌兰察布进行集结,组织开行“公共班列”;结合各盟市的产业特点和企业诉求,组织开行“定制班列”,提高区内货源比例,打造区中欧班列品牌;强化俄方返程班列组织,完善中欧班列俄境外网络布局,提升俄方集疏运、仓储配能力,积极组织返程班列;支持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作为中欧班列连通国内其他省份和俄蒙欧的重要节点,建设以主要铁路枢纽、陆路口岸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的二级集货体系。二是推动内蒙古口岸与腹地城市经济联动发展。东中西口岸的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全区统筹下科学定位,避免口岸同质化竞争;加快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点口岸与腹地盟市合作,使之成为自治区口岸与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示范口岸;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探索“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产业模式,实行“互联网+边民互市”海关监管模式;实施“口岸+”工程,加快推进“口岸+特色加工业”“口岸+专业市场”“口岸+商贸物流”“口岸+边境旅游”等“口岸+”工程建设。三是全面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北以呼包鄂城市群和五个口岸为起点,南至成都、重庆,进而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北部湾,东接沿江通道,联动西北的格局。规划东、西两条铁路通道,东线以呼包鄂城市群为节点,辐射二连、满都拉、甘其毛都口岸,经包西、西康等线达到川渝;西线以蒙西阿拉善盟等地区为节点,辐射策克、乌力吉口岸,经兰新、包兰、兰渝、成兰等线达到川渝。四是优化内蒙古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布局。创新中欧班列等物流组织模式,强化呼和浩特、包头区域中心城市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物流节点城市的枢纽辐射作用,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作用,促进形成通道引领、枢纽支撑、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建设自呼和浩特经乌兰察布至二连浩特、通辽至满洲里两条通道,共同形成北向国际物流通道的主通道。(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张莉莉)

相关推荐
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版图再添向北开放重要节点

2025年4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函〔2025〕40号),标志着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版图再添向北开放重要节点。

内蒙古招商“分层突破”

内蒙古招商引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蒙古9条产业链到位资金增速超50%,其中,草业和肉羊产业链实现倍增,分别增长233.3%、100%。

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内蒙古继续成为全国投资热土

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7.7个百分点,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