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菌草技术援外实践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9-15 15:26:09

菌草技术是由我国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涵盖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生态治理、菌草及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自1994年起,菌草技术被列入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现已传播到106个国家。长期以来,依托菌草技术,我国援外专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自然资源稀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严重,这是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菌草技术作为有效的“扶贫草”,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能够实现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而且投资小,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非常适合在自然资源贫瘠、经济基础薄弱的地方发展,因此,菌草技术在20世纪就被我国列为重点援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菌草技术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全球各国携手,共同应对环境恶化和贫穷,增加全球人民福祉的生动实践。

二、主要做法及模式

为有效在受援国进行示范和推广,中国菌草技术援外专家组根据各受援国的实际需求和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从增强当地发展新兴菌草业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出发,全面示范结合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饲料加工、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的菌草产业链,为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供新途径。在示范与推广模式上,菌草对外援助专家组与当地农业部门的推广体系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菌草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四结合”和“五化”措施,摸索出“基地+旗舰点+农户”推广模式。具体如下:

一是坚持“四结合”和“五化”措施。“四结合”即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与当地政府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相结合、与当地需求相结合。“五化”,即技术本土化、操作简便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系统化、农户组织化。例如在莱索托,在制定推广菌草平菇栽培模式时专家组充分考虑到莱气候干燥这一自然条件,采取半脱袋覆土栽培模式。制定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做到直观化、数字化、简便化,使莱工人、农民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同时建立了各种网络交流群,包括菌草种植生产群、菌草菇栽培群、菌草菇栽培袋生产群等,援外专家组实时在线提供指导,促进当地农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加速中国援助菌草技术顺利进村入户,提高当地民众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脱贫致富,带动当地新兴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二是实施“基地+旗舰点+农户”推广模式。在斐济、南非、卢旺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摸索出“基地+旗舰点+农户”的推广模式。专家组按照不同的培训对象,将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培训有一定基础知识的负责当地各项农业技术宣传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部和各区农业技术负责人,希望他们能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实现快速传播和推广。专家组不仅在基地和区农业站或示范点进行现场培训,还在旗舰点里建立田间学校,从选择栽培场地,搭建菇棚、到如何保温、降温、保湿、防风、控光线等创造菌草菇生长最佳环境等各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手把手教学,然后学员再指导各区农户进行菌草生产。

第二层次是培训当地各项农业技术带头人和骨干,包括各示范点的骨干和社区骨干、合作社负责人、重点示范户,以及农业院校的学生。首先指导学员进行生产栽培,在生产过程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从理论上进行区域性集中培训,使学员们牢固掌握菌草菇高产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并能自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培训拟从事菌草技术生产的新农户。采取感受型学习模式,通过农业部门、合作社、协会等团体负责人召集学员进行区域性分批分次集中学习培训,专家组带领学员参观基地、品尝菌草菇,激发学员们对菌草技术的兴趣,再进行理论授课,最后让学员进行体验式生产实践,使学员了解菌草技术并初步掌握基本技术要点,为后续从事菌草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菌草技术援外专家在中非共和国传播菌草技术

三、成效及展望

一是促进减贫,助力受援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菌草技术对外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明显,对合作国群众脱贫致富、特别是对提高当地妇女地位和增加青少年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国协助国际减贫的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在非洲菌草技术快速改变了当地菇类生产模式,菌种制作成本降低90%,产量比先前提高两倍以上,有两万多个家庭(农户)通过菌草援助项目直接受益,改善了生活状况。菌草技术援外专家组和南非政府通过建立研究培训基地、菇农合作社旗舰点和菌草培育示范点,为农村地区失业人员提供了2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1万多户家庭从中受益,当地蘑菇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丰富了当地人民营养来源,为消除贫困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南合作典范”。

中国菌草技术援外专家在莱索托传播菌草技术—当地农户喜获丰收

二是授人以渔,助力受援国科技产业发展。菌草对外合作项目为受援国农户提供大量培训,还为当地学校提供科教实践基地、开设“菌草课堂”,在当地大学举办菌草科学讲座开展长期的科教合作。在卢旺达,中国菌草技术专家在当地组织举办菌草技术培训班57期,培训当地学员2064人次,示范推广菌草生产农户超过3500多户;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技术已推广到9个省17个地区,累计培训1984人次,推广12770多农户,4万多民众受益,东部高地省把菌草作为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柱产业。

三是深入人心,获得受援国高度认可。菌草技术为“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为表彰中国菌草专家为中非农业发展所作贡献,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在首都班吉举行的61周年国庆庆典上,为6名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专家颁授国家感恩勋章。在斐济,示范推广突出菌草循环利用,种植菌草一举多得,既为菌菇栽培提供了充足原料,又有效缓解了当地牧场旱季青饲料匮乏的问题、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还为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示范,受到斐济各界的好评。斐济农业部将“优化利用菌草提高畜牧业生产力”作为该国促进农业发展五项举措之一。2019年3月29日,菌草技术被列入“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中发布的《楠迪宣言》中。

四是促进合作,助力国家外交大局。1994年,菌草技术被列为“南南合作”项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1999年菌草技术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坚持“一个中国”的外交斗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福建省与巴新东部高地省结成友好省。目前,菌草技术已经以培训、教育、合作与援助等方式传播至106个国家,其中包括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19年4月18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共同举办了题为“菌草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贡献”的高级别会议,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在会议上表示,菌草技术“为发展绿色经济树立了榜样,为当地青年和妇女创造了绿色就业的机会,是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的一项重要实践。”

下一步,围绕以菌草技术援外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提升菌草技术援外效果。加强菌草技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宣传菌草技术在发展农业、减贫脱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好“菌草佳话”,为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友好合作贡献力量。(编写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聂赟彬;案例材料及基础稿件来源: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关推荐
通讯丨中国先进农业采收技术造福巴基斯坦农民

4月里,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珀格尔地区一处农田,当地农民围在一台从中国引进的油菜籽收割机旁,观看机器收割作业的场景。机器一启动,地里微黄的油菜荚就整齐地倒在一旁,成熟的菜籽纷纷落在收割机的机箱里。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

田园里的异国情怀:巴基斯坦同学的实验报告

2022年,巴基斯坦留学生夫拉兹·阿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计划回国,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