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致力深化跨境金融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9-19 09:39:14

新华社南宁9月19日电(记者覃星星、农冠斌)18日,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300多位嘉宾共聚一堂,畅谈中国—东盟跨境金融合作的广阔前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介绍,广西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达1.9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中国边境和西部省份第一,当前广西正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全面推进等重大机遇,不断深化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多年来,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对双方扩大金融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深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和供给,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本勒·新赛沃拉翁在致辞中说,老挝和中国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领域合作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增长,双方应探索更多使用本币结算的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进而促进贸易和投资。

缅甸中央银行行长丹丹瑞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协同作用显著,为加强中国—东盟金融互联互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通过促进跨境投资、鼓励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和推动可持续金融实践,可以释放本地区未开发的潜力。

新华社副社长袁炳忠在论坛上说,金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深化经济信息交流合作,当前信息资源已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智库和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托。媒体肩负着重大的时代责任,亟待形成高效、立体、互动的传播合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以信息共享推动经贸领域的互利共赢、促进产业合作的深入开展、助力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建设完善。

论坛发布了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成果,启动面向东盟的物流金融联盟、跨境金融北部湾港航融平台、中国—东盟有色金属基差贸易专区、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广西服务基地等项目。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举行的重要活动之一。自2009年以来,累计有来自中国、东盟各国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和企业界人士逾4900人(次)出席,参会机构超过1400家。

相关推荐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聚焦国家、地区和全球治理

11月3日,以“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加速融合创新 构建东北亚产融生态新格局

10月23日,在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同期举办的平行活动“东北亚产融协同发展交流大会”上,来自中、日、韩、俄四国的智慧与力量汇聚一堂,共话东北亚产融协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