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业内人士:推动我国仲裁业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9-21 08:57:03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申铖、韩洁)多名业内人士20日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仲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仲裁业国际化,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当日于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仲裁高峰论坛”上,400多名国内外仲裁机构代表及业内人士就我国仲裁业发展展开了交流。 

“作为一种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在解决国际经贸争议、消除投资和贸易障碍、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称。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251家仲裁机构受案数量达到20.8万件,同比增长52%;受理案件标的金额达到46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前瞻我国仲裁业前景,业内人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给我国仲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商业交易的拓展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跨境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这一新形势给我国仲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国仲裁的进一步国际化将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要求。 

在推动国际化的具体举措方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建议,需要进一步推动仲裁人才国际化。从律师行业来看,需要与各仲裁机构加强合作,培养更多熟悉国际法、精通外语、通晓仲裁业务的法律专业人才,提升我国仲裁的专业水平。 

此外,李成钢建议,我国仲裁理论研究的国际化也亟需加强,要将我国专家的研究成果传播给世界,也要打造平台让国际专家贡献智慧,使我国成为国际仲裁理论研究的高地。

相关推荐
格鲁吉亚总理: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

格鲁吉亚总理科巴希泽10月22日在第五届第比利斯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期间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对格鲁吉亚具有重要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格鲁吉亚的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对华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