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状况,2022年,安徽省出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政策,在政策执行一年多时间里,安徽省及各地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协同合作,注重资金效益提升,稳步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3年,安徽省城乡平均低保标准分别为787元/月、759元/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城乡特困人员平均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1308元/月、1009元/月,全省统一的价格临时补贴不低于每人每月30元。
完善制度,构建“8+1+N”体系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安徽省“1+8+N”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8是指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8种救助方式;1是指社会力量参与;N是指其他救助)逐渐建立,城乡统筹、制度完备、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初步形成。
为保证各项政策切实落地,安徽省坚持统筹城乡,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将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持续列入全省民生实事重点推进。2023年,安徽省修订低保工作操作规程,适度放宽收入财产要求、规范低保认定程序、优化低保办理流程,切实推进低保扩围增效,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动态调整,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安徽省加强困难群众认定救助工作,及时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特困。对于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中的重病、重残患者还可以单独纳入低保。对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中发生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针对新申请的低保对象或特困人员,当月审核确认后的三个工作日内,按照该申请对象审核确认的人均月补助标准发放临时救助金,对已经纳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围,但生活仍有困难的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每年给予不超过两次的临时救助金。
安徽各地在扩大保障范围、提升待遇水平、强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全面与公平覆盖。以阜阳市为例,其城市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421元/月提高到2023年的747元/月,年增幅达7.44%;农村低保标准由2015年的164元/月提高到2023年716元/月,年增幅达20.24%。
此外,阜阳市按照“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低保对象有出有进”工作思路,对低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加大培训指导、宣传公示、督导检查、暗访通报、考核评价工作力度,连续4年对8个县市区开展绩效评价,连续6年开展低保领域专项治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规范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方面。安徽省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优化资金供给保障,有效发挥救助资金和帮扶政策叠加效益。坚持因素分配,科学制定分配因素和权重,公式化分配资金;强化结果运用,做到资金问效,花钱有效;坚持资金倾斜,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脱贫地区投入力度;坚持跟踪问效,开展专项治理,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2022年以来,安徽省先后开展全省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治理工作和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领域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纳入直达资金重点监测。
安徽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低保人数总量较大,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资金压力较大,整体保障水平和救助效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下一步,安徽省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短板,着力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持续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快捷、高效、温暖的救助服务。(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