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着力命运共同体建设

来源: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4-07-10 16:06:50

近日,2024年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同东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优先地区、可行合作地区、率先实践地区。中国正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及区域形势,中国与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报告》就此予以了简要分析。

中国同东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优先地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优先地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国际上有着谋求发展的共同立场和利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实现经济发展都是双方的重大关切和共同需要。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益于东盟在地区架构中发挥中心作用和共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

中国同东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可行合作地区。中国和东盟既山水相连、比邻而居,又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近十年多来,东盟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中国和东盟及其10个成员国都签署并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文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建设正在有机结合。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全面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共建“五大家园”取得重要成果,为中国—东盟建设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实践。

中国同东盟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率先实践地区。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多年,双方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睦邻友好、合作共赢构建着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双方通过携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强化了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同东盟大多数国家已经就共建命运共同体分别达成重要共识。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得到了东盟赞同,都能在中国和东盟合作中得以率先实施。

《报告》指出,中国与柬埔寨2019年签署了《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9-2023年)》、2023年发表了《关于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2023年签署了《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国与老挝2022年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2023年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中国与泰国2022年发表了《关于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国与越南2023年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国与马来西亚2024年6月发表了《关于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报告》指出,经济联动发展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推进器。产业是经济增长之本,经济合作领域中产业合作是重中之重。当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巩固、构建具有极大重要性,对此,切实加强双方产业合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强产业合作,可形成中国-东盟区域新的生产力和对外竞争力,使双方产业结构调整更有效进行,促进本区域的产业升级,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经贸关系的可持续性。

《报告》由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组织撰写。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在《报告》发布时表示,中国正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当前,中国同东盟面临的国际形势中挑战增大与双方合作发展的需求上升并存,应着力实施好包括《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在内的多双边合作共识,创新推动务实合作提质增效。

相关推荐
镜头微观察|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沿线特色农产品共享市场红利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发力,重庆的柠檬和柑橘、广西的沃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泰国的香水椰、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芒果等东南亚特色产品得以更快捷进入中国市场。

打造区域经贸合作典范 共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与东盟推进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双方扩大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贸易变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国家出口值6.8亿元

记者4月22日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甘肃对东盟出口值6.8亿元,同比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