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信用修复“一件事”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8-13 17:06:00

为营造诚实守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引导和帮助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更好地释放发展活力,今年以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多措并举助力失信企业主动自新、重建信用。

落实“三书同达”,助企信用重塑。在《关于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的通知》(灵信用办〔2023〕4号)机制上再次“升级”,推进“三书同达”落地,对受到一般行政处罚的经营主体,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设提示书》,主动告知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途径及信用修复的相关流程;主动提示失信经营主体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应当“如何纠正和防范违法违规行为”,让经营主体真正成为纠正和预防违法违规的“明白人”,敦促经营者建立内部长效性合规管理机制。

建立“修复驿站”,精准把脉问诊。依托辖区市场监管所、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驿站”,对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引导其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退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失信行为修复。实行“一单式”材料管理,让企业切身体会到“一套指南、一键申请、一网办结”的一站式便利化服务。对现有经营异常及满足信用修复条件但尚未完成信用修复的企业分类造册,通过电话提醒、发送短信等方式,靠前服务引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避免因企业失信影响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经营活动。强化信用合规建设培训指导,以办件回访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质效。

加强协同联动,助力修复加速。为实现信用修复提质增速,县发展改革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协作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的通知》,对同步公示在两个国家级平台的处罚信息实现一门受理,满足修复条件的企业只需申请一次,即可完成双平台修复,避免“重复跑腿”“反复提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过去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时,要去多个部门跑好几趟,现在是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两个国家级平台同步完成信用修复后,灵璧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发出由衷的感叹。

推行审慎执法,为企纠错减负。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印发《关于推进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行政执法“事前指导体检、事中审慎处罚、事后预防提升”相衔接相统一的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机制,探索健全涉企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对符合国家和省、市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重点行业、新行业新业态等企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执法方式,靶向治理传统涉企执法可能存在的“重处罚、轻规谏”问题,推动全县行政执法由“一罚了之”向“惩教结合”柔性转变,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约束、提升自我合规主动性,助力建设亲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各行政执法部门共作出不予处罚决定案件128件,轻微免罚72件。

开展常态跟踪,控减高频失信。常态化开展交通运输领域高频失信行为跟踪监测,根据上级下发的治理名单和“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建立台账,定期对照更新台账。县发展改革委、县交通局成立修复专班,组建“信用修复工作群”,通过线下座谈、线上指导、帮办代办督办等方式,帮助及时完成信用修复。针对企业在后续信用修复中遇到罚款票据遗失等问题,主动帮助企业查找打印罚款票据,做好与省外处罚单位沟通对接等工作,协助企业主动修复受损信用。2023年以来成功修复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处罚信息416条。同时将信用修复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对信用修复进度较慢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加大督导检查频次,确保信用修复取得实效,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依法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降低因执法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蒋莉)

相关推荐
安徽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展“绿色主题”读书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文化环境

灵璧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响应“护苗·绿书签”行动号召,组织开展以“绿色阅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安徽灵璧县黄湾镇肉牛交易持续火红

进入4月以来,由于牛价持续走高,安徽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的肉牛交易一直出现红火的景象。

安徽灵璧县冯庙镇:“送戏进万村” 点亮群众乡村文化生活

4月7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年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在宿州灵璧县冯庙镇后朱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