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24减贫营巴西决赛落幕 中拉青年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4-08-20 15:23:00

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8月20日电(记者王天聪)当地时间17日下午,“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巴西赛区决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该赛事由清华大学和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共同主办,决赛由来自清华大学与巴西高校的5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减贫营活动得到了中巴两国使馆的大力支持,也是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250689355155664896.jpg

图为“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全体师生合影

在项目汇报环节中,10个参赛小组围绕经济政策、数字技术、公共卫生、能源与环境可持续性、农业、灾害应对、教育与职业发展等议题,结合学科专业与跨文化视角展示了应对贫困问题的创新手段和多样化策略。

最终,来自清华大学的参赛队伍“太阳能哨兵”(Solar Sentinels)摘得桂冠。该团队聚焦于巴西贫困社区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旨在通过在这些社区安装太阳能紧急照明灯和USB充电站,提升它们应对自然灾害和停电的能力。这些设备通过太阳能板、电池、LED灯以及与紧急服务连接的SOS按钮实现独立运行。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利用中国强大的制造产业链来提供所需材料,为脆弱地区提供可靠、可持续且经济合理的能源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的“地源电力”(GeoPower)团队和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贫民窟的绿色振兴”(Favela-Parque Green Revitalization)团队荣获银奖。前者展示了通过利用厄瓜多尔地热能缓解贫困的潜力,证明了可持续能源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则通过在贫困社区实施集体蔬菜园的城市农业计划,有效提升了社区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来自清华大学的“金色按钮”(Golden Buzzer)团队、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原住民地区的疟疾”(Malaria in Indigenous Lands)团队和“亚马逊地区的多维贫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the Amazon)团队荣获铜奖。三个团队分别聚焦以下议题:通过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来推动贫困的缓解;改善巴西原住民,尤其是疟疾高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巴西亚马逊雨林中的多维度贫困问题。

巴西国际关系中心(CEBRI)高级研究员、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高级研究所所长、巴西高级研究论坛主席安娜·西莉亚·卡斯特罗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项跨文化合作倡议。举办这一活动有助于展示中国与巴西在全球减贫方面的共同努力。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拉丁美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涛涛表示,在活动中,中巴两国的师生不仅实现了面对面的跨文化交流,还通过参与专家研讨会、实地参观企业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围绕减贫主题展开探讨,通过互学互鉴,切实推动中巴两国在减贫领域的经验共享。

“此次活动的参与者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发展机构,跨界合作有益于积极分享并思考如何应对‘减贫’这一全球挑战。”陈涛涛说,“参赛选手在与专家们面对面交流中,不仅得到了宝贵的‘学术切磋’机会,还能够在未来的两天内,通过深刻反思与项目打磨,将自己的构思转化为真正成熟且具有落地潜力的项目。”

此次赛事通过国际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子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减贫挑战。通过多元化视角的融合,参赛队伍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现场调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深化了对减贫问题的理解,还推动了各国减贫经验的分享与创新,创新性的跨文化的合作不仅增进了中拉青年间的互学互鉴,更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与青年力量。

相关推荐
“不止于白—中国德化白瓷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展会期间,德化县与清华美院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陶瓷材料研发、设计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领域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

中外专家在联合国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对话

来自全球艺术、教育、科技、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实践者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主题为“共此时,共未来——全球共生理念下的艺术责任与全球对话”的国际论坛。

通讯:在书香中感受中巴人文交流热度

为了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个城市授予“世界图书之都”称号。今年,这项桂冠落在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头上,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选择葡语国家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