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人字洞遗址化石发现40周年研讨会在安徽繁昌举办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9-01 19:46:54

8月30日,人字洞遗址与早期人类演化的环境背景暨化石发现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举办。

人字洞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因洞穴剖面呈“人”字形而得名,地质时代属于早更新世初期,距今约220万—256万年,被称为“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1984年,红花山水泥厂工人在此采石过程中发现了动物化石。1998年,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研究”正式启动。

今年是人字洞遗址化石发现40周年。40年来,人字洞遗址经历13轮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原黄狒、江南中华乳齿象、剑齿虎、小种大熊猫在内的近万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了具有人类加工痕迹的石制品、骨制品200余件,成为研究人类起源、环境变迁以及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宝库。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的发掘整理和科学阐释,凸显了人字洞在我国百万年人类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为“亚洲是人类起源地区之一”的观点提供了重要依据。人字洞遗址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直接投身人字洞研究专家学者达到30多人,相关学术论文全球引用次数超过2万次,近年年均参观人次超10万。2023年,人字洞遗址亮相国家博物馆,超过百万人次参观。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对人字洞近年考古发掘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总结,对人字洞学术价值和地位充分阐释,以扩大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向国际社会发出繁昌声音。国内外旧石器、古人类、古地质、古生物等领域专家学者60人参会,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10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所有报告都以英文演讲,内容涉及《欧亚大陆旧石器早期文化与古人类迁徙》《金氏繁昌上猿发现的重要科学意义》《繁昌人字洞旧石器的新认识》及古地磁、古哺乳动物研究等多个方面。会议还进行了学术总结。

据了解,安徽省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02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文物和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深化安徽文化研究阐发等工程,重点推进繁昌人字洞、淮南武王墩等重点考古发掘,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此外,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人字洞遗址公园列入安徽省重点文化标识工程,推动开展重点考古项目和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明确推进人字洞遗址等考古发掘,规划推动人字洞遗址公园建设。(周雅岗)

相关推荐
芜湖繁昌区繁阳镇:“安邻定心”助推和谐社区建设

连日来,家住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浪琴湾小区居民纷纷点赞安定社区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解决了小区监控设备存在的诸多问题。

芜湖繁昌平铺镇:青梅挂满枝,采摘正当时

连日来,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村贾冲组,放眼望去,青梅果园内的梅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芜湖繁昌平铺镇:有力有序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

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力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