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秋色撩人,近期,安徽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专题采访组走进了芜湖市局帮扶村—无为市十里墩镇社令村。
“何大哥,你不在北京干事了么?”采访组一行中的蒋晓红,刚进入青梅园基地,一眼就认出了他十年前在社令村挂职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时帮扶过的村民何忠兵,他正在青梅园内修剪枯枝提前做好冬季封园准备工作。
“咦,蒋书记!你回来啦?太好了!我有好多年没见你了,我前段时间还跟你们家新派来的彭书记询问你的近况呢!”何忠兵激动地答道。
原来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安徽省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先后向社令村派出三名驻村干部进行驻村帮扶,蒋晓红便是第一任驻村干部。如何让这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这是摆在蒋晓红面前的最大难题,他通过仔细调查研究,发现这里日照时间相对较长,适宜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然而在他刚开始去贫困户家介绍光伏发电项目时,得到的基本都是不理解。直到他历经四个月的时间不辞辛苦地走访了两百多户贫困户,在任期内采取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光伏发电项目的落地创收,极大的改善了贫困村民的生活,才受到了全村的赞誉。何忠兵便是他帮扶的二百分之一。
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何忠兵已经不能再胜任外地工地上的工作了,他不得不回到村子。回村后,他心想,这没有工作,坐吃山空可不是办法啊,于是就到社令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是否有相关帮扶政策。
如何让脱贫户不返贫?这也是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第二任驻村干部张启炳的最大难题。
“社令村地处花渡河边汊地段,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经过我多方考察,我认为我们村可以尝试种植青梅,资金方面,我可以向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汇报和争取,所有工作我全权负责。”彼时的第二任驻村干部张启炳正在和村两委汇报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自打两委同意这一项目后,正如张启炳汇报的情况一致,从选地、采购树苗、施肥打药、寻找销路等都一手操办,并且得到了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定向资金帮扶,这片青梅园就是他的“孩子”。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用东奔西走,不但能贴补家用,还能照顾我家属,真是两全其美!”何忠兵说罢,嘴上难掩幸福的笑容。
“2021年春季,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田地大量闲置。今年,这百余亩的青梅已经是第三年的大丰收了,每年产量是1200斤/亩,4元/斤测算,所以青梅种植收入已达29万余元,而且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十余人。”社令村村书记杨其斌表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何让老百姓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顺着青梅园的方向,带领采访组实地走访的第三任驻村干部彭水兵指着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介绍道:“除了已经建成的青梅园外,我们正在搞羊肚菌,花生芽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羊肚菌大棚预计今年十一月份能建成投产,我带你们去看看。”说话间,来到花生芽培育房,彭水兵边现场演示培育机器的操作过程边说:“不久的将来,社令村的花生芽种植产业也将形成规模,帮助社令村创富增收,农民的日子会更好。”
在采访组离开社令村途中,必须经过一座略显狭窄的小桥,望向车窗外的蒋晓红感怀到:“这个桥十年前,我每天都经过这里,十年后还是这样,沧桑的是历史,年轻的是精神。一晃眼,十年都过去了,变化的是村民们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和不断鼓起的‘荷包’,不变的是村民们对我们还是那么的热情和信任。”
采访结束,已是中午时分,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垅垅土地被弥望的青梅树所覆盖遮蔽,村民们有的还在田间地头劳作,有的则在家门口端起了饭碗,还有的已经在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了起来,大人和孩童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富足与幸福。(牛玉红 周康 张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