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天长:医保“依申请救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天长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11-13 15:25:45

“真是没想到,我的住院费用还可以享受依申请救助,近5万元救助金,这对于我们一个残疾家庭来说就是近一年的收入,感谢党的好政策给了我们这样大的帮助。”日前,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漂牌村残疾人张大爷打电话到市医保局表示感谢。

张大爷是2024年6月被民政部门认定的农村低保对象,在被民政部门认定低保身份之前因颈动脉栓塞多次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共花费逾25万元,基本医保报销近15万元,个人负担了10万多元。医保部门在筛查出张大爷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张大爷提出申请,对其身份认定前12个月内的住院医疗费用进行救助,获得救助金额近5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因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张大爷的经历只是天长市众多享受依申请救助受益者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减轻困难残疾人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天长市严格按照省里统一要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依申请医疗救助政策落地见效。今年1-10月,全市已有39人享受此项政策,涉及救助金额96.28万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有效地防止了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发生。

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申请引导。市、镇(街道)各组建一支医疗救助政策宣讲小组,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医疗救助政策解读,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本。开通医保服务便民热线电话,为群众解答医疗救助政策疑问。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小视频、抖音、宣传册等形式将有关政策和典型案例宣传到位,做到依申请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开展业务培训,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专职人才队伍,市、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医疗救助窗口,配备专职人员,各村(社区)配备专职民政专干。建立健全医保业务培训制度,民政部门就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流程、申请材料等方面多次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医疗救助政策知识,提高依申请医疗救助办结效率。

筛选救助对象,建立救助台账。市医保部门充分运用医保信息平台,通过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较高的费用进行比对筛选,将依申请救助对象及时推送到各镇(街道),建立救助台账,并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按程序精准落实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市医保局会同民政部门按程序审核申请资料,做好认定,真正让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规范救助程序,严格审批手续。医保局和民政局联手,通过户申请、村(社区)评议、镇(街道)初审、民政局复审、医保局审批,规范依申请医疗救助申报流程。按要求定期公示救助对象名单及金额,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医保、民政与乡村振兴等部门信息推送制度,定期交换人员身份信息,确保困难群体能够及时享受医疗救助,提升医疗救助的及时性。

下一步,该市医保部门将精准落实依申请医疗救助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作用,为重特大疾病患者筑牢医保防线,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让救助有实效,群众有“医”靠,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炳旺  汪昌化)

相关推荐
安徽天长:“免申即享”有温度 群众幸福有质感

近年来,天长市医保部门以打造“无感服务、有感享受”为目标,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主动拓展服务事项范围,切实落实医保便民举措,让市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无感医保”服务新体验。

安徽天长:职业化“田保姆”高效服务春耕春管

目前,天长市共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级示范组织20多家,为数万种粮大户、小农户提供粮食生产管理服务,全市100多万亩农作物“田保姆”服务面积达90%以上。

安徽天长:让老旧小区“改”出满满幸福感

近年来,天长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持续推进,市住建局按照要求主动作为,围绕路面翻新、雨污分流、弱电下地、新增设施等方面强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