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省芜湖市烟草专卖局江北分局的“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一股蓬勃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青年骨干们围坐一团,就电子烟快速识别系统的优化展开热烈讨论。“咱们开发的电子烟快速识别系统目前已经收集到了超过6000条信息,这确实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案效率。不过,对于这个系统的功能优化,大家还有什么新建议吗?”一位青年骨干提出了问题。另一位成员道:“我建议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扫码集成功能,这样每次在查办现场查获的涉烟信息就能自动生成表格,进一步提升效率。”这样的头脑风暴场景,在“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每半个月都会上演一次,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攻克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这里也因此被大家称为江北分局的“最强大脑”。
近年来,“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内训师与QC诊断师的专业优势,精准施策,高效解决了创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细致分析,工作室成员们找到了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的实施,为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快速落地和成果转化。
强化跨部门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经验共享与跨部门合作是提升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途径。为此,工作室搭建了微课堂这一平台,定期邀请各业务领域专家进行授课,以“内训+外训”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通过组织科创“快闪培训”,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据统计,仅今年一年来,工作室共开展了11次科创“快闪培训”,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几十个重、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效率。这种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拓宽了成员的业务领域,也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灵感。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创新梯队
人才培养是创新工作的基石。“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采用了“项目+人才”与“培训+实践”的培养模式,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通过参与创新项目和课题的研究,青年员工们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提升了专业素养。近年来,工作室内已有数名员工成功通过国家级QC小组活动初、中级诊断师考试,多名员工参加了中级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科技创新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的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为了确保创新课题的顺利推进,“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还推广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创新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同时,工作室还建立了“老带新、师带徒”的传帮带机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共同成长。这种机制不仅确保了创新课题的顺利实施,还有效转化了科技成果,为江北分局的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创新成果丰硕,展现实力与风采
近年来,“江畔清风”创新工作室凭借敏锐的创新嗅觉和扎实的准备工作,成功申报了多个解决实际工作中难点、痛点的创新课题。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课题组从实际出发组建跨部门团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整合。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效率,也为后续的创新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4月,江北分局的电子烟快速识别课题在市局科技创新评比中荣获精益改善课题一等奖,并在省局创新成果评比中获得优秀创新成果奖,入选省局优秀群众性创新成果汇编,同时被市局推荐申报知识产权。
一张张成绩单亮点满满、来之不易,记录着江北分局创新工作的坚实脚印,折射出团队创新意识、机制、水平的提升,彰显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勤思求变、注重实效的创新氛围。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力量。(陆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