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寻“味”中国年丨中欧班列,给大年餐桌增添新“丝路味道”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容涵 2025-02-06 06:42:59

新华社西安2月5日电(记者姜辰蓉、李亚楠)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饼干、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格鲁吉亚的红酒、土库曼斯坦的糖果……随着中欧班列的密集开行,过年期间陕西西安许多人家的餐桌上,除了传统美食,还多了不少“洋年货”。

“过年这几天,我们家用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包饺子,喝格鲁吉亚的葡萄酒,给亲戚送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西安市民张女士说,“这些都是过年前在中欧班列年货节上采购的,价格都和国内同类商品差不多,品质非常不错。”

73a69281bdba4d99b22d5734dd6d7c48.JPEG

春节前,首趟中欧班列(西安)“门到门”年货专列开抵西安。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作为中欧班列年货的进口方之一,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说,十年间,中欧班列的开行越来越密集,每年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由最初的几个大类、数千吨,增长至现在的几十个大类、五六万吨。今年的进口年货比往年更为丰富,其中有30多个品类商品首次上架。

a8417f2021b9436c976b2221a58b4624.JPEG

在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消费者挑选商品。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2100多年前,随着丝绸之路开通,在驼铃声声中,商人、使节和学者也带来了许多西域特有的产品。

史料显示,由丝路传入西域的食物有胡豆、芝麻、核桃、大蒜、洋葱等40余种。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西域来客”从贵族专享,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华美食不可或缺的原料。而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土生土长的桃、梨、茯苓、黄连、无患子等,也传入西域和世界各地。

如今,商品领域的合作互通还在进一步加深。“我们不仅将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品进口到国内,还通过设立基地、厂房,帮助当地根据中国人的需求和口感调整生产。”刘东萌说,“当地的饼干、巧克力甜度较高,但许多中国人并不喜欢太甜的口感。我们就按中国人的口味组织生产,以便他们的商品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

依托快速、便捷的中欧班列(西安)通道体系,陕西西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延续千载的历史佳话仍在不断续写和更新。

相关推荐
共建“一带一路” 绘就互利共赢发展画卷

“十四五”以来,从“钢铁驼队”穿梭亚欧到远洋巨轮连通四海,从跨境铁路串联山河到合作园区孕育生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为骨、贸易合作为脉、民心相通为魂,织就了一幅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画卷,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生动实践。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累计突破5万列

自2016年3月开出首趟中欧班列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班列通行数量稳步增长,班列累计开行总数增长到1万列用时54个月,而从4万列增长到5万列用时不到13个月。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中欧班列达3000列

10月8日,1293次中欧班列满载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商品,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标志着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中欧班列达到3000列,较去年提前39天,实现连续3年年内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3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