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皖企“出海”更“出圈

来源:安徽经济报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5-02-13 17:34:40

汽车出口量升至全国第一、稻种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安徽外贸规模突破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外贸规模全国位居第九位、中部位居第一位。

开放的安徽,外贸三年进四位,背后是一众皖企的“出海”开拓。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如今创新已成为安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底色,企业“出海”模式也由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科技“出海”、协同“出海”转变。新春伊始,安徽众多企业的身影便活跃在全球各个产业领域。

产品“出海” 俏销全球

近日,在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条童车生产线热火朝天地运转着,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将一辆辆款式新颖的童车进行安装、调试、包装、入库。婴童用品走俏消费市场,出口热度持续提升。

“受益于国际市场的逐步回暖,近几年公司生产的童车童床等产品都处于热销状态。这不,临近春节,工人们也在铆足干劲赶订单,以满足国外用户的消费需求。”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谈及出口业务时难掩喜色。

“在国际标准不断更新、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叠加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了不小挑战。”安徽舒倍乐儿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海关的全程指导为公司产品出口提供了很大支持。数据显示,2024年,六安市共出口童车及其零件2.2亿元,同比增长约23.7%,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68个国家。

在位于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境界”)的生产车间内,一只橙色的机械臂正在抓取铸造件,随后将其放入像小房子一样的全自动打磨机器人中进行打磨。这样一台机器可以替代十个人,不仅效率更高,精度也更高。

据了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打磨装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做到中国智能打磨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保持全国第一。春节假期刚过,新境界就实现100%复工复产,其中一批设备即将在2月底发往意大利。

当下,“安徽造”产品俏销全球,不只是童车,从茶叶、稻种、坚果等农业加工产品,到汽车、显示屏、光伏逆变器、大型船等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纷纷“扬帆出海”,类似于新境界这样的企业大部分都专门成立了外贸部,每年从参加会展到拼抢订单忙个不停。

产业“出海” “链”上世界

日前,安凯客车“贺新春全球行”批量发车仪式在合肥安凯厂区举行,276台安凯客车整装待发,即将驶向沙特、卡塔尔、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吹响了“皖车出海”的冲锋号。

近年来,安徽汽车出口的数据抢眼。江淮汽车2024年度JAC轻客产品全球累计销量达19730辆,稳居中国轻客产品出口第一;合力叉车2024年度整车出口超10万台,连续33年居全国工程车辆第一;今年1月份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56901辆,同比增长172.1%……

开局即冲锋,数据的背后是各家企业海内外的产业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相较于过去徽商的“开拓”,当下的皖企正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制造能力,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这一点,汽车产业最能体现。

2008年以前,奇瑞处于基本的贸易阶段,注重将车卖出去。2008年至2013年,奇瑞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切入点,以出口贸易形式为主,让产品成功“走出去”。然而,奇瑞在2014年让产品成功“走出去”后,开始扎根当地“走进去”,积极布局海外新兴市场,对当地工厂和经销渠道实施主动规划和管理,推动品牌建设和属地化战略。从2020年起,奇瑞加快品牌“走上去”,深度融入海外市场,2022年快速推进品牌“裂变”,出口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去年,奇瑞年内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全国汽车出口最大企业。

另一省属造车企业江淮集团与奇瑞一样,将工厂建到世界各地,在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同时,带动本土汽车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与企业。其江淮皮卡出口销量更是稳居行业前三、中国皮卡出口第一,叫响了“安徽品牌”。

近年来,安徽省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积极稳妥“走出去”发展,培育扶植了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其中,既有奇瑞汽车这样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领军企业,又有阳光新能源、国轩高科等新能源行业的新兴翘楚。

科技“出海” 以“智”求远

近日,安徽明特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越南成功设立越美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主要从事新包装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回收清洁循环供应和电子产品检验测试、技术支持、售后服务。越美佳项目总投资135万美元,预计年产值180万美元,可带动当地就业100多人。

关键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全球产业链上分工的顶端。安徽坚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外经外贸外资联动发展,在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的同时也在升级——科技“出海”。安徽明特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越美佳项目只是安徽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个案之一。2025年安徽“新春第一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明确提出要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企业“走出去”也是如此。

近日,在黄山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组装一批发往韩国的轮毂单元装配线。作为工业母机产业的核心技术,黄山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上持续研发,成功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去年该企业产值达3500万元,同比增长35%左右,目前订单已排至6月份。

以科技含量赢得全球市场“通行证”,这正是“安徽制造”出口的科技含量不断上升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安徽聚焦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产业向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加速成长。去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集成电路、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生物医药分别出口170.9亿元、146.2亿元、152.3亿元、127.3亿元和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222.5%、11.2%、44.6%和11.3%。

协同“出海” 共建生态

在位于宿州市宿徐现代产业园的安徽广识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型机器人挥舞手臂,激光切割机高效运转,智能化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

据了解,该公司来自江苏省徐州市,在宿州市宿徐现代产业园的引导下,积极融入徐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宿州、徐州对接上下游企业约500家,构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链,最近刚拿到8000多万元电力设备订单,正在发力海外市场。

出海之路“风急浪高”,唯有构建起更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才能行得更稳更远。宿州与徐州地理相邻、产业相连,公共资源便利共享。近年来,宿州充分发挥宿徐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平台的基础承载作用,持续拓展与徐州的产业合作空间。今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徐州科创圈,做强徐宿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从跨省协同合作到企业“抱团出海”,去年临近岁末,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成立,安徽的出海企业有了“家”,海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该联盟的成立为新一年的企业出海战略指明了方向———加强内引外联,把海内外徽商团结起来,做强做大新徽商,积极推进领军企业研发全球化、资产管理全球化、生产服务平台全球化,也让相关部门更好地提供对外投资服务有了“助手”。

在这之前,为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安徽省工信厅联合各部门举办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万帆耘海”行动走进安徽特色产业集群专题活动,帮助安徽企业加强协作与配合,为安徽省产业集群的出海之路保驾护航。联盟成立后将能筛选与安徽经贸基础好、产业契合度高、营商环境优的国家(地区),设立首批境外商务服务点,补齐境外商务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为安徽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支持和服务。

相关推荐
海外圈粉!一季度安徽“新三样”商品出口增长58.3%

安徽造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正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安徽各地:借力金融东风,加速破浪出海

融资服务、风险管理、支付结算……金融机构紧跟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开拓创新,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外贸企业更好“走出去”。

2025徽商大会|精诚合作 结队远征 徽商“出海”的春天谋划

3月21日下午,2025徽商“出海”链接会在合肥举办。奇瑞等一批徽商企业齐聚一堂,与相关政府部门共商“出海”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