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记者手记:五天走两国 感受一家亲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蒋雅妮 2025-02-17 10:30:30

222bd6f1aceb4dc1b08a6f6c41557869.JPEG

泰国国务部长吉拉蓬参加活动。

134d6a69aeb84d1faf1e62d2a1c2e96a.JPEG

老挝中宣部副部长维拉翁·潘塔翁接受专访。

5b9555284e19479d8f3af41a2dbc579f.JPEG

老挝中宣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达温雅在站台接站。

编者按

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1月14日至18日,记者参加了由云南省委宣传部、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泰国记者协会主办的2025“一江情·一家亲”新春文化走进老挝、泰国系列活动。搭乘中老铁路列车去到老挝,沿湄公河前往泰国。5天时间,记者参加各项活动,见了很多新朋旧友,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亲”。

 

“万赛花”的清香

1月14日,春运大幕拉开。凌晨5点,出差行程开启。

当天上午8点08分,中老铁路D87次列车从昆明南站发车。一路飞驰,8个多小时后到达老挝万象。

这是一条我无比熟悉的铁路。从2021年12月铁路通车以来,我和同事频繁聚焦这一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报道了“山不再高,路不再长”的故事,记录过铁路给沿线带去的发展变化。

这也是一趟不一般的列车。别开生面的2025年“跨国春晚”在车厢里上演,50余个精彩节目轮番登场,持续4个多小时的演出赢得掌声、带去欢笑。

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从气温仅有4摄氏度的云南昆明到21摄氏度的老挝万象,暖意扑面而来。但更暖的是万象站的接站人。

当地时间下午5点,列车缓缓驶入万象站。

隔着车窗玻璃,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万赛,万赛居然来接站了!”

站台上,老挝中宣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达温雅带领着欢迎队伍,频频挥手示意。大家陆续下车,他一边亲切地问好,一边为大家戴上欢迎花环。

“约定终于成行,欢迎你到万象!”2022年5月,万赛·达温雅到云南参加活动。采访时,他曾真诚邀请我到其家乡万象走走看看。此后,我们又在云南多场活动中见面,没想到这次他亲自来接站。

“这花环上是什么花?”“这是万寿菊,在老挝代表吉祥、繁荣。”“花气味清香,还有着副部长的美好祝福,我更愿意叫它‘万赛花’。”回酒店的路上,同事们一言一语间,希望将这份温暖留在心间。

直呼“蒙”的惊喜

在老挝期间,我参与了老挝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坎潘·培亚冯的会见,专访了老挝中宣部副部长维拉翁·潘塔翁,经历了许多类似“万赛花”这样温暖的瞬间。

老挝中宣部副部长维拉翁·潘塔翁接受云南日报、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记者专访时,在采访准备阶段,维拉翁与我的同事、老挝语编辑杨春梅沟通,直接叫出了她的老挝语名字,这让杨春梅惊喜万分。

“没想到维拉翁副部长叫我‘蒙’。我的老挝语名字是‘唯蒙’,在老挝习俗里,非常亲近的人才会喊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副部长就这样亲切。”杨春梅说,“维拉翁副部长跟我沟通期间,拿出她的手机,指着屏幕上用老挝语备注的10个中国春节祝福发音告诉我,这是她儿子教她的。我多教她几句春节祝福语,送更多祝福给中国朋友们。这一刻,中老友谊万古长青在我心中具象化了。”

海报里的邂逅

老挝用金色的落日、湄公河边温柔起伏的山峦、一声声“萨拜迪”,表达着对大家的挽留和不舍。16日,我和同事又带着近20件行李,搭乘飞往泰国曼谷的航班,于当地时间晚上11时30分左右抵达了湄南河东岸。

在曼谷街头,我们与苏宁校长不期而遇。“快看,那是不是苏宁老师学校的招生海报?”“快发给她看看!”

这位在抖音平台拥有250多万粉丝的“网红”泰语老师,早在2021年就与我结缘。

“一开始中文也不好,还被学生投诉过换老师。靠身边人鼓励、自己咬牙坚持,才走出了这条路。来泰的留学生、商人在我的课堂上学会了泰语,能在泰国更自在地生活。通过中国的网络平台、你们的报道,更多人知道了我的故事。”苏宁说,因为语言,自己和中国朋友有了美好的交集。

在泰期间,2025“一江情·一家亲”新春文化走进泰国系列活动暨澜湄合作2024年度十大新闻发布活动举行,并启动了“向上的力量”故事征集活动。苏宁也登台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她说,想把向上的力量,传递给澜湄流域更多青年。

“郑和”引来的合影

“你们来自郑和的故乡?我们一起留个影吧。”前来参加活动的泰国国务部长吉拉蓬行程十分繁忙,但她专程来参加活动,并因为“郑和”,和大家在“打卡”点有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现场,老北京剪纸、糖人、大理甲马,也一次次留住她的脚步。

其间,这位部长的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她说,中国春节的到来,家庭这个社会单元,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中泰一家亲,我们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这是我第二次因为工作原因到泰国。异国他乡的出差,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家、春节的意义。常年扎根对外开放报道一线的记者,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命运与共、天下一家几个字的分量。

采访结束后,我又专程去了一次让泰国嘉宾们驻足许久的甲马展位,“好人相逢”的甲马版画十分显眼。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澜湄合作也迈向十周年。好上加好、亲上加亲、四海同春,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见面了。(作者 韩成圆 记者姚程程、杨春梅提供素材)

(原标题:记者手记 五天走两国 感受一家亲)

相关推荐
美国人莉亚:一段温暖记忆 一分浓浓乡愁

近日,一段美国女孩莉亚在云南普者黑旅居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这位中美混血女孩以独特视角记录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晨雾中的荷塘、山间的野生菌、阿诺村的质朴孩童……画面之外,更藏着一个关于文化交融与心灵栖居的温暖故事。

瑞典人帕特里克:我是老乡不是老外

“在大理,我是老乡,不是老外。”瑞典人帕特里克7年前定居大理,如今早已融入当地生活。“像家一样”“归属感”,是他和许多“新大理人”描述大理时的真情实感。

英国人李·巴雷特:一切如此美好 缘分刚刚开始

2月22日傍晚,云南省玉溪市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外,动感的音乐与球迷的呐喊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英国旅游博主李·巴雷特刚踏入这片热土,便被浓厚的足球氛围感染,情不自禁随着节奏舞动手足。这一天,他专程为云南玉昆队的中超首秀而来。赛前,李·巴雷特品尝了当地特色的长街宴,随后拿起运动相机,记录下他首次踏入中超赛场的珍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