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故事绘丨恩佐亚河畔的中企治水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容涵 2025-03-22 17:31:42

13afc51c430b47eaa8471b0eb0e31366.JPEG

绵延257公里的恩佐亚河是肯尼亚西部350万居民的母亲河,流经很多重要粮食产区,其中还包括肯尼亚国家级水稻种植试验区,最终投入维多利亚湖的怀抱。然而,大部分当地农民却要“看天吃饭”。在雨季,该河上游地势高,降水较多,但水流较快,很难储存水资源;但在无降雨的旱季,由于缺少蓄水设施,加之赤道地区蒸发量大,低洼地区又极有可能出现干旱。科学管理水资源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首要关切。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肯尼亚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是肯尼亚目前最大的灌溉设施。它正在破解维多利亚湖畔农民面临的“水多水少皆成灾”的困境。

18b2c509dcb2411284a473c2f1426cdd.JPEG

这是2025年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灌溉渠和肯尼亚国家级水稻种植试验区。左侧是灌溉主渠,右侧是恩佐亚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15fd76f2f4fb47fba948d07caffee56e.JPEG

这是2019年4月24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取水口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a9536a13cb514204b1d6713e60914e8c.JPEG

这是2020年9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防洪标段施工现场。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中包含37公里防洪堤的建设,可以帮助当地村民抵挡洪水侵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5ad3e53a2351400fa59a62901f7f869b.JPEG

这是2020年7月23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主干渠施工现场,右侧是流淌的恩佐亚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a02f16bffc8e4f8d8d26103bd6c30be6.JPEG

2024年4月,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主体完工实现通水,为沿线干旱贫瘠的土地带来生机。项目包括主干渠、支渠等在内的各级灌渠111公里,排渠71公里,田间灌渠736公里,并涉及37公里防洪堤的建设。得益于灌溉条件的改善,在恩佐亚河沿岸,荒地变为良田成为了可能,肯尼亚国家级水稻种植试验区的面积也有所扩大。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该项目更加经济环保,农民可以直接利用重力引水实现全年灌溉,无需依赖耗能的抽水设备。据肯尼亚国家灌溉管理局统计,项目将使覆盖区域全年节省380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25万美元)的电费,助力当地真正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0fef244b2ae348ba95b2a16718b50fc0.JPEG

cfcc262c6e34407dadaca404246e4096.JPEG

这是2023年7月18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维多利亚湖畔平原和灌溉主渠。随着主渠的建成和灌溉条件的满足,附近荒地具备了成为良田的资质,部分被纳入到肯尼亚国家级水稻种植试验区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f1b1ed43a33846d09e77a571c8bf4236.JPEG

这是2025年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取水口。恩佐亚河的部分水源在此处通过装置开关引入主干渠道中。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7aedd317668c4bef8c6874bd09303c50.JPEG

2025年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农民在建成的水渠中打水。该水渠是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7c21218d40ca4d16a7a87d3617795669.JPEG

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农民通过田间灌渠将水源引入水稻田中。灌渠是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40c1af823df5453f875cf02a245f099b.JPEG

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农民在肯尼亚国家级水稻种植试验区引水入田。水源来自于肯尼亚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的田间灌渠。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a02f16bffc8e4f8d8d26103bd6c30be6.JPEG

目前,该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第一阶段已近尾声。第二阶段完成后,将再增加四千多公顷灌溉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90971fecc1b141f4977f5d7cdb95b308.JPEG

2025年3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工人们在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二阶段的工地上工作。(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a2e0f43a622c4a19b36f3b194936917c.JPEG

这是2025年3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拍摄的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二阶段的施工现场。(新华社发/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a02f16bffc8e4f8d8d26103bd6c30be6.JPEG

2025年1月,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在考察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工程时表示,中企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对肯尼亚很重要,“项目扩大了灌溉面积,农民利用新基础设施来提高粮食产量,将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粮食短缺状况,也将对本国的‘自下而上经济转型’作出重大贡献。”

“当水沿着灌渠蜿蜒穿过农田,丰收不再遥不可及,村民的粮食安全终于得到了保障。”“现在我们可以全年种植作物了,因为我们可以随时利用重力将水从灌渠引到我们的农田。感谢中国公司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发展。”当地农民这样表达着喜悦和感激之情,他们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c0f7459e52645bc985ee9f665e662bb.JPEG

2025年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农民在水稻种植区劳作。得益于肯尼亚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稻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51b5aa9a4d3c4bbeb626d4e1fb5a2cb8.JPEG

2025年2月20日,在肯尼亚西亚亚郡,农民在水稻种植区劳作。得益于肯尼亚恩佐亚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项目,稻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记者:李亚辉

编辑:高巍

新华社摄影部 非洲总分社 内罗毕分社 联合制作

相关推荐
中企助布隆迪大片沼泽变良田

12月的一个上午,布隆迪农民阿希博内耶穿着雨靴站在稻浪里,收割刚刚成熟的水稻。他身后的稻田一直向视野尽头延伸,直到视线被远处的山丘遮挡。“” 阿希博内耶脚下的这片稻田位于布隆迪东北部的基隆多省省会基隆多镇西南郊,在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农田水利整治工程前,这里并不适宜种植水稻,甚至人都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