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助布隆迪大片沼泽变良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2-08 16:00:34

新华社布隆迪基隆多镇12月8日电(记者吕天然)12月的一个上午,布隆迪农民阿希博内耶穿着雨靴站在稻浪里,收割刚刚成熟的水稻。他身后的稻田一直向视野尽头延伸,直到视线被远处的山丘遮挡。“” 阿希博内耶脚下的这片稻田位于布隆迪东北部的基隆多省省会基隆多镇西南郊,在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实施农田水利整治工程前,这里并不适宜种植水稻,甚至人都难以立足。 

“以前这里的淤泥没过我的腰部,有的地方甚至没到我的脖子,为了种地,我的身子都得埋在淤泥里。”42岁的他一边说一边拍拍自己沾着泥土的靴子, 现在卷起裤腿就能在地里种水稻了。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自2014年9月起在基隆多省实施整治工程,2016年12月完成验收。这一项目改善了当地500多公顷土地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环境,将大片沼泽变为稻田。

项目经理郭怀光说,在施工前,这片土地上约有75%的区域为沼泽地,无法耕种,而其他可耕种的区域在旱季时缺水,只有雨季才能耕种。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根据当地缺电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势落差,建设了无动力灌溉系统。

郭怀光说,这一系统包括蓄水水坝及引水和排水渠网,当土地缺水或需要用水时,用渠网将水引入地里,同时渠网还增加了灌溉面积。另一方面,沼泽地的水通过渠网自然流走,在水量大的时候,再启动水泵抽水,从而使全部土地成为可以全年耕种的田地。 据他介绍,项目还修建了田间道路,连接了原先靠船摆渡才能抵达的邻近地区。他还说,除了项目本身之外,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还帮助当地建造了足球场,并为当地学校和公交车站平整土地。 项目完工后,布隆迪政府将土地分发给当地人耕种。据省政府数据,基隆多省人口约78万,其中有4000多户家庭分到了土地。 阿希博内耶说,他正在收获的水稻是今年8月种的。过去因为缺水,每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现在不仅能种植多季水稻,而且因为水源充分,结出的稻穗也多了。估计现在种一季水稻的产量能比以前增加一倍。他笑呵呵地说。 62岁的恩塔布姆波兰尼耶正在地里挥舞砍刀清理杂草,他全家9口人都依靠整治后的稻田生活。这是分配土地后种的第一批水稻,还没收获,现在说不好产量,但是肯定比以前多。 恩塔布姆波兰尼耶说。 基隆多省省长南库瓦霍姆巴告诉新华社记者,基隆多省农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大,中国企业实施的项目改善了当地人生活,对当地人帮助很大。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电建市政集团遇到过很多困难。郭怀光说,沼泽地地质复杂,最深的地方达到15米。施工人员在沼泽地里填路,有一段200米的路,原本他们预期一周左右就能填完,结果用了两个多月。土填下去,消失了,接着填,又消失了。沼泽地蚊子多,晚上手一拍飞起一层蚊子,疟疾没断过,不停有中国人得疟疾,多的时候三四个人同时得。

郭怀光说。

另外,布方提供的项目招标图纸有很多缺陷和错误,需要重新设计。布隆迪是内陆国家,物资采购困难,周转时间长,而且当地生产力落后,缺少技工。 

面对困难,中国电建市政集团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保证了项目完工。 项目完成后得到布隆迪政府高度认可。我一说基隆多的项目,别人都知道,而且都说这个项目做得好,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郭怀光说。 

相关推荐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动中国,感动非洲——我眼中的水稻专家杨华德

自2009年8月起实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技术合作项目以来,田垄间经常能看到中国农业专家和当地稻农共同劳作的身影。2015年,杨华德以第三期中国农业专家身份开始坚守在布隆迪,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

凝心聚力,打造中国援外技术品牌——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技术援助项目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自2009年起连续承担五期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技术援助项目,有力促进了布隆迪水稻、畜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推动中布双边顺利开展农业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布隆迪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讯:“稳定的供电让我的生意红红火火”——记中国援建布隆迪鲁齐巴齐水电站

过去,在布隆迪鲁蒙盖省鲁图莫村,村民的生活常因频繁停电备受困扰。自从中国援建的鲁齐巴齐水电站投产以来,这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