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药箱、定好路线、遥控指挥......4月8日上午,安徽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的大片冬小麦农田旁,来自该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机手熟练地操纵手柄,指挥一架植保无人机呼啸离地,缓缓飞向麦田上空,均匀而精准地开展喷洒作业。
“小麦春管交给‘田保姆’去干,专业、省事、省钱,效果好。”看着麦田上空不停往返作业的植保无人机,汊涧镇种粮大户胡国民点赞道,1100多亩冬小麦的喷洒作业,一天半就能完成,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立春一到,我们就开始检查喷灌设施和飞防设备,升级植保无人机软件,向前来请教的种粮大户介绍先进机械设备,为开展田间管理的标准化服务做足了准备。”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平东林介绍道,该合作社每年更新配置智能化农业机械全部用于社会化服务上来,作业面积达到3万亩。
据了解,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台、大型收割机4台、打捆机4台、高速插秧机11台,植保无人机6台。目前,该合作社能够提供覆盖粮食耕、种、管、收等全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获得了全省“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示范服务组织”、全市“平安农机示范社”等殊荣。
谈到近年来发展托管服务的趋势,理事长平东林这样总结:“合作社、种粮大户、小农户还是喜欢咱们提供的‘保姆式’服务的,他们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自己不能干的就交给我们干。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应用先进机械和科学技术搞好服务,要比农民自己干做得好,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认可我们、信任我们、依赖我们。这几年一些村(社区)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粮,也喜欢选择我们提供的‘保姆式’全程托管服务。”
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农业大市,天长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大局,抢抓农时,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小农户广泛接受优质高效经济的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当下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留守老年人种地难、农户种植效益低等关系粮食安全的大问题。目前,天长市共创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级示范组织20多家,为数万种粮大户、小农户提供粮食生产管理服务,全市100多万亩农作物“田保姆”服务面积达90%以上。(李炳旺 汪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