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4月,江西省南昌市迎来一批外国友人。五位来自赞比亚中央省的专家到中国参加气象防灾减灾基础业务培训,培训主要聚焦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影响评估。这是一场“沉浸式”专业培训,五位学员表示,学习经历“非常令人振奋”。
气象防灾减灾基础业务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江西省气象局举行。 刘莉坤 摄影
务实举措响应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
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两国传统友谊深厚。
此次培训积极响应《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也是助力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和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次生动实践。
赞比亚中央省规划办公室西尔维斯特·姆瓦勒表示:“这次培训使我们受益良多,有许多知识和技术可以在赞比亚落地应用。”其他学员也表示,在培训中所学习到的丰富知识对赞比亚提升应对干旱等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赞比亚中央省灾害管理与减灾办公室普雷肖斯·米提也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帮助赞比亚开展相关工作。
去年,江西省与赞比亚中央省正式建立友好省关系,为两地多领域交流合作搭建起平台,此次培训也是其中的一项务实举措。
此次培训在江西省气象局和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课程内容广泛,涵盖天气预报能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新兴技术的气象防灾减灾应用、灾害信息发布和传播、气象早期预警平台使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大气探测业务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时包含丰富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活动,旨在分享中国在气象防灾减灾与早期预警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助力赞比亚提升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此次培训,我们以江西做法、经验为样板,助力赞比亚提升灾害预警能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学院将以此次国际培训为契机,探索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新路径,为全球灾害风险管理贡献智慧。”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占明锦表示。
4月17日,赞比亚中央省气象防灾减灾基础业务培训班学员实地参观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施咪娜 摄影
“早期预警中国实践值得学习借鉴”
10天的培训,那些凝聚智慧的课堂、灿烂的笑容,汇成真实亲诚的悠扬旋律,奏起中赞专家友谊的动人乐章。
中国和赞比亚都面临气象灾害带来的严峻挑战。培训中,中国早期预警等技术和实践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学员表现出学习中国经验技术的热切愿望。
“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值得赞比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西尔维斯特·姆瓦勒强调。他期待中国专家有机会前往赞比亚,在技能、技术和知识方面提供协助,进一步加强气象能力建设。
这次培训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学员们深入思考,积极互动,在课上与专家主动交流探讨,在实地考察中认真观察记录。
“此次培训让我大开眼界。”赞比亚中央省卡布韦县农业管理办公室科基拉·穆瓦纳扎有感而发。
赞比亚中央省社会福利办公室伊冯娜·托马利·奇甘布说,她不仅学到早期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技术,还通过实地考察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气象早期预警方案及行动在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令人瞩目。这次培训所在地江西,已构建起由政府主导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以下简称“‘631’机制”),是中国气象早期预警的典型地方实践。具体而言,“631”机制是指以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服务为核心的一套工作机制。它已被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列为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并被选入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早期预警示范案例。
伊冯娜·托马利·奇甘布认为,“631”机制能为赞比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如果该机制能在赞比亚落地应用,有助于预防洪水等灾害。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特定灾害的影响。”
今年以来,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等地因连续降水导致洪涝灾害,多地区民众流离失所。中国政府和人民多次向赞比亚提供紧急援助。
“中国的早期预警机制非常了不起。”赞比亚中央省社区发展办公室弗兰克·蒂茨森·希佩亚指出,中国的预警信息发布给他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他介绍,在赞比亚,预警信息发布目前还主要依赖收音机等设备,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们可能无法及时接收预警信息。中国气象早期预警工作取得的突出进展让人受到鼓舞。
人工影响天气也是本期学员特别关注的内容。赞比亚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家,需要依靠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学员告诉记者,赞比亚没有人工影响天气的经验,通过培训,他们对这一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为该技术将成为应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的有效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赞比亚学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制傩戏面具。 刘淑乔 摄影
“中国的经验和实践是全球的典范。”弗兰克·蒂茨森·希佩亚评价。中国和赞比亚专家的友谊之舟,将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前景驶去。
(原标题:为赞比亚探索防灾减灾新路径提供中国智慧——气象防灾减灾基础业务培训班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