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宁波5月27日电(记者翟卓)“开放合作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会搭建并发挥好海丝论坛这个国际对话平台,为全球港航发展贡献合作力量,助力国际物流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在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作为海丝论坛的主要发起方之一,宁波舟山港如何借助海丝论坛的平台优势,维护国际物流链、供应链畅通稳定?
陶成波: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港口既要勇立开放潮头,以全球视野拓展循环空间,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更要筑牢协同底座,深度激活资源集聚效应、产业支撑功能和区域辐射能级,推动港、产、城全要素深度融合,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活力。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坚持深化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全程物流+”体系。我们以多式联运为纽带、以“港口+航运+物流”联动为抓手,从物理层、数字层、生态层三个维度拓展物流网络,构建开放型物流体系。
物理层,我们充分发挥枢纽港作用,强化公路、铁路、水路的无缝衔接,完善“前置仓+海外仓”物流模式,打造国际港航物流供应链新生态,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敏捷、服务灵活的物流网络。
数字层,我们持续迭代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核心的“四港”联动云平台,为全球贸易注入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动能,实现全球物流信息实时互通。
目前“四港”联动云平台“物流宝”等应用已上线“浙里办”,实现与铁路95306等平台的数据共享,云平台用户数突破5.7万,平台还入选了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和全国首批“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生态层,我们加速构建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信息标准“软联通”双向发力,实现物流网络从“物理连接”向“价值创造”跨越式升级。
宁波舟山港始终将海丝论坛视为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平台。此次海丝论坛,集聚了全球六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不仅发布了《共建可持续全球供应链共同体——海丝友港合作愿景(2025·中国宁波)》等一系列合作成果,还签署了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此外,此次活动还专门设立了“陆海联动与全程物流”专题论坛,针对“智慧联运 通达全球”“港航协同 赋能物流”“提高陆海联动效率 畅通全球物流”等主题展开探讨,聚焦突破全球物流行业现有困境,致力于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记者:根据《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宁波舟山港要在2027年基本建成“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世界一流强港,目前进度如何,已经完成了哪些指标?
陶成波:近年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交出了稳增长、保畅通、竞一流的“高分答卷”。
过去五年(2020年至2024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由11.72亿吨增长到13.77亿吨,年均增幅4.11%,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872万标准箱增至3930万标准箱,年均增幅8.16%,稳居全球第三。
同时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也由2020年的全球第11位跃升至2024年的全球第8位;2020年以来宁波舟山港新建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3个,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量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
具体来看,打造一流设施方面,强港项目有序推进,穿山港区1#集装箱码头工程、北仑港区通用泊位改造工程等相继建成投产;同时世界级大宗散货泊位群加快打造,中宅二期矿石码头、梅山滚装及杂货码头配套工程等项目也陆续投产。
打造一流技术方面,智慧码头扩面提质,“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项目持续深化,梅山港区优化了n-TOS+S-ECS双芯大脑功能;绿色港口加速转型,宁波舟山港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4%,码头泊位(除液体化工泊位)岸电覆盖率达100%;同时科技创新有力有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已经超过700项。
打造一流管理方面,企业运营做大做强,集团深入实施创建行动,国际化布局实现突破,海外物流节点增至10个;同时加快整合陆向物流资源和内河航运资源,组建成立海港物流集团和内河航运公司,资源统筹能力持续增强。
打造一流服务方面,枢纽作用有效发挥,多式联运亮点纷呈,“四港”联动迭代升级,航运龙头加快打造,海事服务不断突破,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例如集团持续织密航线网络,目前宁波舟山港航线总数已达307条,其中国际航线255条。今年前4个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56.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9%。
此外宁波舟山港还积极打造高端服务业,加快组建强港基金,目前已落地拍船网、慧电通2个项目,其中拍船网已成为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的船舶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