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老挝首档手语节目开办一年来——无声的世界有“声”了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韩晓宁 2025-07-30 17:31:38

4959dfd0574b49d597595f42fd514959.JPEG

“希望之手”教育中心创始人索帕朋·赫安丽。 刘艾伦供图

38196ef48166419a962e3b846f130fb9.JPEG

“希望之手”教育中心孩童比划出“爱”的手势。 刘艾伦供图

7月的傍晚,老挝乌多姆赛省孟赛县暑气未散。19岁的阿列从竹席上坐直身子,盯着电视屏幕,眼里闪着光。画面中,一双翻飞的手正用流畅的手语“讲述”新闻。他转头努力地对着父母比划:“这就是我的语言!”

几个月前,阿列还常常一个人待在屋里,沉默是他和世界之间的墙。直到这档手语节目的出现,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的生活。家人几经打听,将他送到了万象“希望之手”教育中心。短短3个月,他不仅学会了用手语表达基本需求,还在本子上写下:“想做IT工作”——那是他人生中第一个清晰的梦想。

让阿列找到“声音”的,是2024年7月22日开播的老挝首个手语视听资讯节目。该节目由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支持,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与老挝国家电视台联合打造,每周一至周六18∶30至19∶45在LNTV1频道播出。从“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在老挝开讲,到云南傣族“凤凰拳”,这些曾离听障群体遥远的信息,如今通过屏幕右下角那双翻飞的手,把新闻变成了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老挝8万名听障人士第一次真正“听”懂了新闻,走进了更广阔的世界。

节目背后,有“希望之手”创始人索帕朋·赫安丽的努力。她至今记得第一次录制结束时,演播室的灯光暗下去,自己的手还在不受控制地轻颤。“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让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被真正‘看见’。”她说。

2016年,索帕朋在泰国系统学习手语回国后,发现老挝专业手语老师数量极少。“既然没人做,那就我来。”她创办了“希望之手”教育中心,开始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和生活技能训练。

清晨5时30分,万象的第一缕晨光洒进厨房,索帕朋已经开始准备早餐。孩子们陆续围过来,用手语比出“早安”。“他们用手说爱,我就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也爱他们。”她说。

白天,索帕朋一个词一个词地教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她知道,语言康复不只是学会表达,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下午4时,她准时出发前往电视台。一个半小时的通勤,成了她思考的时间:“怎么让更多的听障人群愿意学习手语?怎么让普通人也懂几个基础手势?”她希望有一天,听障人士可以自信地走进任何公共场所,沟通不再困难。

晚上6时30分,新闻准时开播。屏幕右下角,索帕朋的手同步“翻译”着新闻:讲到中老合作的水电站时,双手比作大坝形状;说到跨境旅游,指尖划出飞机航线。遇到5G、大数据这样的新词,她和团队要提前查资料、编手势,反复演练到指尖发酸。“这不是表演,是把世界的声音,传递到听不见的人耳边。”她常这样提醒团队的年轻人。让她格外欣慰的是,从最初一个人对着镜子练习,到现在已有两位专业手语老师加入团队,三人轮值播报,每天一人主译、一人备译,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节目结束后,索帕朋回到“希望之手”教育中心继续备课,检查教学进度,上网学习新词汇,常常忙到深夜。“我想编一套老挝自己的手语教材。”她翻着手里的笔记本说:“再做个App,点一下‘医生’,就跳出对应的手势,多方便。”

从清晨煎蛋的香气,到深夜台灯下的笔迹,索帕朋的一天平凡而琐碎。但正是这双不停舞动的手,为8万个无声的世界,架起了通往有声社会的桥。

她的坚守,是老挝手语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老合作在人文关怀领域的一次温暖实践。就像节目中说的那样:“好的合作,是努力让每个角落的人,能被看见,被听见。”(记者 杨春梅 王欢)

(原标题:老挝首档手语节目开办一年来——无声的世界有“声”了)

相关推荐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中亚最大风电项目正式投产

近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投产时间较原计划提前约2个月,成为中亚地区已建成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

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研制成功 “西安力量”闪耀科技前沿

当下科技飞速发展,我国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近日研制成功。这一重大成果的背后,西安科技力量闪耀夺目。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老挝段启动建设

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是纳入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计划于2026年竣工投产。届时,中老双向电力互济能力预计达150万千瓦、实现约3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送电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