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草原,八方来客,纷至沓来。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于8月25日至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今年是中蒙博览会创办十周年。十年来,博览会办展规模、覆盖范围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我国向北开放、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以中蒙博览会为窗口,不断构筑向北开放立体式通道,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取得丰硕进展。
——通道畅
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中欧班列中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累计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2万列、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较去年提前9天突破千万吨目标……今年以来,内蒙古打造更高能级向北开放平台接连传来好消息。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期间,《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共同发展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根据方案,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将规划交通物流、监管防控、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布局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跨境旅游、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边境地区发展将迎来增长新引擎。
“我们立足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定位,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等多方位、立体化开放新格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进说,内蒙古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宽,开放的动力越来越足,开放的潜力越来越大。
物畅其流,货运八方。依托20个对外开放口岸的通道集群优势,积极发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内蒙古正在构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向北开放新篇章。
——经贸旺
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主题展、商品展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和成果让人眼花缭乱。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展区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展区内汇聚了来自蒙古国、俄罗斯、新西兰、意大利等17个国家及中国11个省区市的1194余家国内外参展商。
从最初的服装、装饰品、食品、农畜产品、艺术品等传统贸易,拓展到最新一届展会上的先进制造、现代农牧、绿色算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十年来,展厅内的商品变化,悄然折射出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提质升级。
本届博览会还创新开辟了云上展区,多家电商及直播平台共同参与的“云上中蒙博览会—内蒙古线上商品大集”气氛火热,2天零售额就突破5000万元。
线下项目签约同样火爆。中国(内蒙古)-俄罗斯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取得积极成果,6项涵盖天然气、农产品贸易、跨境物流、农业种植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成功签署,签约金额达5.01亿元人民币。第三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促成21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652.94亿元人民币,涉及跨境服务贸易、矿产资源开发和新能源技术合作等领域。
乘着中蒙博览会的东风,内蒙古加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向北开放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7月,内蒙古对蒙古国、俄罗斯进出口567.8亿元人民币;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3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口岸货运量7421.3万吨,同比增长7.6%。
——交流深
作为第五届中蒙博览会重头戏之一,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推介会上,俄罗斯莫斯科、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市成为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的两个新增成员单位。至此,联盟共有来自中俄蒙三国的26个成员单位。
2016年,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立,秘书处设在内蒙古。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与核心通道,不仅留存着茶商驼队的历史印记,而且将这份遗产转化为文旅发展的生动故事。
十年来,借助中蒙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内蒙古不断拓展与蒙古国在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共建2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农牧业、中蒙医药、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联合开展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7项;
“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蒙古国红十字会携手打造的跨国人道合作品牌项目,已成功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645例;
连续多年在蒙古国成功举办“感知中国”·内蒙古文化周活动,让蒙古国朋友进一步感知中国、了解内蒙古,在活动中也深深地感受到蒙古国民众的真诚与友善;
……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高水平向北开放不断展现新作为,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双向投资取得新成就,国际物流口岸建设达到新高度。”商务部副部长鄢东表示,商务部将通过深化多边合作、打造开放平台、培育新兴领域等举措,支持和助力内蒙古打造向北开放新优势。
绘就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站在中蒙博览会十周年的新起点上,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内蒙古向北开放将书写新的篇章。(丁蕾 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