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名男子在一家主要处理中国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递公司网点取快递(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新华社阿拉木图9月11日电 记者手记丨中亚出租车司机眼里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李任滋 张家溪
在中亚国家,记者工作或出差期间经常需要“打的”,而同出租车司机聊天,为记者观察当地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得以管窥当地人对中国、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看法。
这是7月20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拍摄的一家主要处理中国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递公司网点(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记者遇到好几个出租车司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送孩子到中国留学。一名叫卡纳托维奇的司机告诉记者,他家的一个孩子在上海留学,另一个在广州留学,“现在(哈萨克斯坦)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好中文、去中国留学就会拥有美好未来”。这样的出国留学选择,在有着约2000万人口的哈萨克斯坦不是少数。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长努尔别克今年5月曾公布一个数字:超过1万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在华深造。
在中国,网购已融入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网购也在变得越来越方便。中哈两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合作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网购选择。有一次打车时,出租车司机就向记者打听中国的网购平台。记者向他推荐了几个物美价廉的网购平台,并告知其中有平台提供满99元包邮送货到哈萨克斯坦的优惠活动,他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是5月29日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拍摄的中国品牌新能源出租车。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记者在当地一家主要处理中国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递公司了解到,多个中国电商平台的商品都可以通过该公司直达哈萨克斯坦。记者在该公司多个自提点看到,高峰时段常常有10多人排队等待。很多当地消费者说,学会使用中国电商平台,“像是打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
40多岁的阿拉木图出租车司机卡拉古洛夫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别看他从未去过中国,可对中国了解之多,让记者不由对他刮目相看。他能说出中国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哪些、有何特点,还知晓一些中国历史。当记者询问卡拉古洛夫最直观感受到的中国元素时,他的回答直接明了,那就是他平日里驾驶的中国新能源车了,“新能源车改变了我的生活,中国智慧正在改变世界”。
这是8月23日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拍摄的中国品牌新能源出租车。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品牌车的印象,用哈萨克斯坦汽车联盟主席阿纳尔·马卡舍娃的话说,就是“安全、环保且现代”。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中国品牌新能源出租车也已十分常见。记者在当地出差时看到,在大街小巷疾驰的新能源出租车犹如一条条绿丝带般,为这座城市带来清爽与活力。记者与出租车司机攀谈,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中国新能源车智能、安静、舒适、质量过硬、性价比高。有些出租车司机请记者用中文演示智能语音控制车辆;还有司机通过汽车中控台屏幕展示他们收藏的中国风土人情视频。杜尚别的出租车司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8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拍摄的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出租车。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记者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给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带来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更是一份对中国的认同。
马中骏曾是塔吉克斯坦第一批派往中国的留学生,曾是当地出租车公司负责人,现在是一家新能源汽车经销商总经理。他告诉记者:“现在杜尚别的出租车很多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其他城市也有很多。中国厂家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和售后保障,客户很放心。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斯坦人爱上中国制造。”
5月28日,一辆中国品牌新能源出租车行驶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的街道上。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送孩子去中国留学、学用中国电商平台、中国新能源汽车“圈粉”,在中亚多国出租车司机眼中,一个蓬勃发展、友善开放的中国,正为自己和身边人带来更多美好、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