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走进丰收在望的谯城大地,从社区长者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智慧养老中心跳动的数据光;从老旧小区的变脸新颜,到灯火不熄的城市书房,一幅幅“民生答卷”在徐徐铺展。
今年以来,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委、区政府牢记“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的殷殷嘱托,滚动实施30项民生工程,目前已高标准完成13项,其余17项正加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8.7亿元,惠及群众112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6%。
老年健身爱好者在涡河景观带锻炼身体。
幸福颐养:让“银发浪潮”成为“长寿红利”
谯城60岁以上老人有32万,老龄化率20%。面对“银发浪潮”,区委、区政府把养老事业列为“一号民生工程”,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医养康旅”四位一体的“谯城样板”。
市区通用环球·魏武国控颐养中心是谯城区新建成投用的一家智能养老中心。该项目于去年12月份引进具备专业管理体系和技术资源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环球医疗,联合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的高品质颐养中心,聚力打造“科技+人文”的新型养老生态。
鍉圆针、耳穴压豆、推拿……在颐养中心,正在展示中医义诊项目。
“这里采用数字监管平台进行智能化管理模式。我们随便点开一位长者,大家可以看到,长者的信息、护理等级等都在系统中,对应护理等级进行评估后,制定对应的护理计划。”通用技术环球青鸟机构养老支持部总监郭梦琦介绍,护理员在进行完日常护理动作后,直接在手机上根据图形进行点选,后台就会有所记录,也便于院内管理人员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护理”服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智慧化医康养”的概念应运而生。
“这个是毫米波雷达,可以判断老人是否跌倒,老年人是最怕摔的。”郭梦琦表示,除了这一智能设备,这里还使用睡眠床垫,长者卧床的时候,床垫会识别老人的呼吸和心率并同步到大屏,可以对老人的睡眠情况进行分析,床垫也有离床监测功能,当老人夜间(比如说凌晨两三点本来应该在床上睡觉的时间)出现异常离床的情况,系统也会识别并推送报警信息,便于及时察觉异常后前去查看。
通用环球·魏武国控颐养中心采用全域智慧化医康养模式,致力为亳州的养老事业添砖加瓦,以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为起始点,坚持机构、居家和社区相结合,实现大带小、小到家的养老服务模式。
老年人正在市区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前晨练。
“三级联动+政策保障”:织密养老服务网
为应对老龄化进程,谯城区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采取机构提质、社区覆盖、居家护航三级联动机制,辅以精准有力的政策保障,努力编织牢固、温暖的养老服务网络。
“三级联动+政策保障”是谯城养老服务工作的特点。
第一级是机构养老提质增效。全区拥有42家养老机构,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113个,智慧养老中心2个;每年举办全区养老护理员专题培训,投入660万元对敬老院硬件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定期对养老机构开展安全检查。
第二级是社区服务全域覆盖。11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均配备日间休息、休闲娱乐、图书阅览、康复保健和助餐就餐等功能区;依托“谯城民生呼应”平台,引入餐饮企业参与,优化老年助餐服务,让老人吃得方便、吃得放心。
第三级是居家养老精准护航。按照“一户一档”原则,完成困难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3176户,包括配备适老用品、进行防滑处理、安装辅助器械等;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生活困难老人开展探视走访,主动发现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政策保障方面,民政部门与公安、人社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高龄津贴“无感互认”,确保符合条件老人及时、准确领到津贴;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按标准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共同提升全区养老服务水平。
数字赋能:以“治理精度”提升“服务温度”
今年以来,谯城区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开展老有所学行动,全区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0.28万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7.3万人。开展健康口腔行动,设口腔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牙椅数较2021年底增加20%,完成基层口腔医护人员培训均不少于50人,谯城区完成适龄儿童牙齿窝沟封闭3021人。
值得关注的是,谯城区依托“城市大脑”,整合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18个部门数据,打造“民生直达”平台,实现“政策找人、服务到家”。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谯城区将始终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民生“难点”变成幸福“支点”,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更有温度、更富质感的“谯城答卷”!(刘景侠/文 陈显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