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梨雪纷飞,夏日菌香满棚,秋日药田丰稔,冬日庭院暖阳。地处江淮腹地的安徽宿州市泗县大庄镇曙光村,以产业为骨、生态为脉、文明为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
产业振兴是和美乡村的根基。曙光村深耕2300亩梨园,升级100亩标准化数字梨园,通过“收储-分拣-加工”全链条服务,让普通梨子变成畅销的陈皮梨膏,2024年带动村集体增收逾百万元。依托3000亩元胡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总产值超3000万元。元胡产业已带动近600户农户参与种植,其中脱贫户57户,人均年增收超10000元,小小元胡成为村民增收的“金豆子”。更创新林下经济模式,羊肚菌大棚总产值达30万元,搭配豆角轮作实现“一棚双收”,60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小宋梨花节”每年吸引游客无数,农旅融合让乡村旅游年收入超350万元。
生态宜居是和美乡村的底色。曙光村全员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从垃圾清理到污水治理,从厕所改造到村庄绿化,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巧用废弃轮胎打造“轮胎花圃”,共建单位助力庭院改造,昔日闲置空地变身为“步步见绿、户户有景”的美丽庭院。爱心超市积分制逐步完善,村民捡地膜、搞卫生就能兑换生活用品,200余户参与其中,让“随手扔”变成“主动捡”,农业面源污染难题迎刃而解。
文明和谐是和美乡村的灵魂。“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在曙光村蔚然成风。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引领文明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曙光村落地生根。在“党建引领、积分赋能”的治理模式下,曙光村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氛围。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在积分激励下蔚然成风,村规民约融入日常,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从产业空白到三产融合,从环境杂乱到庭院如画,从人心涣散到共建共享,曙光村以实干作答。如今,超4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正是和美乡村最生动的注脚,也让“曙光”之名愈发熠熠生辉。(陈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