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主题会议暨2025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召开,作为2025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的三大主题论坛之一,本次论坛全面展示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的最新实践,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前瞻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中国科创街区建设”典型案例奖项,展现全国范围内科创街区建设的多样路径与初步成果,西安高新区嘉会坊脱颖而出,与全国十二家代表性科创街区一道获此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以嘉会坊为代表的西安高新区产城融合探索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折射出西安高新区以城市空间重构激发创新活力的深层逻辑。
成立八年的嘉会坊,已然成为无数科技创新创业者的“造梦工厂”、“科创+文创+商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样板间。而它的发展历程也见证着西安高新区创新生态体系的成熟与完善,成为了西安高新区以科创服务呵护企业成长、反哺区域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单一功能的空间供给到多元互动的创新群落,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驱动的生态构建,西安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发展之路。
嘉会坊实践:“科创”核心下的产城融合样板
嘉会坊的成长史,是一场从物理空间改造到创新生态重塑的有力实践,更是创新创业生态与城市生态融合的有机样板。

当城市空间与功能滞后于产业升级,该如何破局?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共性难题。西安高新区通过打造“嘉会坊”,以富有特色的创新实践,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破局思路。
嘉会坊所在的区域,原是西安高新区1991年建设初期的工业建成区,也是西安高新区一期发展的起步区。随着产业演进与城市发展,原有空间已难以适应创新企业的需求,产能转移与产业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西安高新区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秉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交由拥有三十余年企业孵化服务经验、深知创新创业发展路径和产业逻辑的西安创业园牵头组织实施,通过“长租与场地置换”等创新方式,有序引导原有企业迁移转型,实现了“腾笼换鸟,气象一新”的软性升级。在改造过程中,西安创业园始终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导向,对楼宇外立面、整体绿化和生活空间进行立体化改造,旨在为创新人才打造理想的工作与生活空间。这种以完善生态支撑科技企业、以精准配套服务创新人才的发展模式,最终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为西安的城市创新名片与创业新地标。

18万平方米楼宇空间、3万平方米的中心花园广场、9万平方米的道路景观、4条步行街和42栋楼宇外立面改造,咖啡馆、餐吧、酒吧、书吧、会展中心、剧场、艺术馆等各类业态以及一众知名商业品牌的入驻,灯光秀、国际啤酒音乐节、艺术市集等各类活动的加持,“咖啡经济”“夜经济”的繁荣,潮流文化、前沿科技的聚集,让嘉会坊成为西安在全国提升城市形象的崭新名片,先后荣获“陕西省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陕西省放心消费示范街区”“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以“科创”为核心,以“创业生态”为方向,嘉会坊不断聚集创新要素、完善创业生态链条、整合创新服务资源,融合多元生态。完善的创新要素、密致的创新网络和浓郁的创新文化,在空间上聚合的各类双创要素基于创新网络形成有机联系,发生聚变效应和乘数效应,让嘉会坊实现了由“楼宇”到“街区”的突破,实现了从“闭环”到“开放”的突破。
多元共生:服务机构云集 汇织创新生态网络
创新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参与的“大合唱”。嘉会坊通过汇聚多元化的服务机构,构建起了一张支撑创新的生态网络。

2017年,嘉会坊建成首个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咖啡街区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务、社保、人才等100余项政务服务,年均业务受理量超过3万件,成为创业者眼中“喝一杯咖啡就能办完事”的便捷窗口。
嘉会坊汇聚了工大飞天、星火众创、蒜泥科技等创新服务机构与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撑;同时,盈峰资本等机构注入金融活水,多思集与文创孵化运营中心带来人文滋养。各类要素在此集聚与互动,共同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新微生态。

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带着“水面无人驾驶”的构想入驻孵化器成立欧卡智舶,获得姚期智院士(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与李泽湘院士(大疆创新联合创始人、松山湖机器人部落基金创始人)及相关机构的投资,一路发展壮大。如今欧卡智舶推广至全球十余个国家、成为细分领域出货量首位的企业,在不久前落幕的全球自动驾驶“顶级赛事”迪拜自动驾驶挑战赛决赛上,欧卡智舶更是勇夺全球三强,成为赛事中唯一闯进决赛的船舶自动驾驶企业。
聚焦露天矿智能开采的优迈智慧;深耕AI+数字孪生技术的塔力科技;集结设计师、做专业化文创平台的多思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的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它们的成长共同折射出嘉会坊作为创新土壤的培育力量。
目前,嘉会坊已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省级众创空间13家,孵化服务企业中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8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00家。企业累计营收与投融资规模均突破10亿元,获得知识产权超1400项、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
四链融合:构筑硬科技创新的生态基石
嘉会坊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西安高新区系统性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必然成果。

在创新链构建上,嘉会坊毗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充分激活区域丰沛的科教资源,积极探索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在孵企业合作公共技术平台,与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共建省内首个西安高新医疗器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与中电科 20 所共建陕西电子器件增材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以及雷达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矿业”智慧矿山平台等多个转化平台,积极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
产业链精准对接,让创新成果快速找到应用场景。嘉会坊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区优势产业,构建了垂直领域的产业生态。足够丰富的资源促使着企业间跨界合作、强强联手,通过园区内相关企业协同,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资金链支撑方面,以盈峰资本、前沿科投、天健君合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聚集嘉会坊,依托西安高新区健康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嘉会坊入驻企业累计获得投融资超过10亿元。
人才链的打造更是嘉会坊的独特优势。嘉会坊坚持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吸引和集聚院士、优秀青年科学家等创新人才和团队。对外充分利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平台,吸引全球高端创业人才,推动跨国创业。此外,嘉会坊还创新各类人才服务,常态化举办高技术人才 O2O 精准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优质、专业人才的招引渠道;双创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知名创赛、论坛、峰会、创新人才交流活动更是让人才聚集、思想碰撞。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让嘉会坊成为名副其实的硬科技创新"加速器"。在这里,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产业链找到应用方向,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创新链获得解决方案,优质项目通过资金链获得成长动力,而完善的人才服务则确保了创新的可持续性。
这不仅是西安高新区创新生态成熟完善的印证,更是其在西安高新区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嘉会坊的街区焕新,到多元载体的生态协同,再到服务体系的精准赋能,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实践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创新根植城市肌理,让科技真正赋能产业升级。
这种将城市空间重构与创新生态培育深度结合的“高新区智慧”,正是对世界城市日“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理念的最佳呼应。站在新的起点,在高新资管的统筹引导下,嘉会坊的实践经验将辐射至更广阔的创新网络,通过持续深化生态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不仅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注入动能,更在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独特的“高新智慧”与“西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