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为内蒙古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中西部地区优化招商策略、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在北京组织召开内蒙古招商引资综合绩效评价课题评审会。专家表示,研究紧扣国家战略与内蒙古实际,方法论严谨,数据支撑扎实,既系统复盘了“三年行动”成效,又为未来招商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从评审会上获悉,2023年,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三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突破1万亿元”等目标。2024年,内蒙古提前完成1万亿元引资目标。为系统总结三年成效、查找短板并为“十五五”规划提供支撑,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委托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采集数据、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超万条数据,发放1000余份问卷,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绩效评价报告》和《“十五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发展举措研究》两项成果。
当日,商务部原公平贸易局局长、援外司司长王世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丽芬,商务部研究院市场所所长、研究员许英明等5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审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扎实、方法科学,系统评估了内蒙古招商引资成效,为内蒙古优化未来招商策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参考。
针对未来发展,专家建议,一是继续强化营商环境“硬支撑”,二是继续聚焦产业精准招商,三是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课题成果既是对三年工作的系统复盘,更是未来招商的“导航图”。下一步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重点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发力,为内蒙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做贡献。
近年来,内蒙古将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产业生态,谋划打造了包括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吸引优秀企业落户、优质项目落地。从“营商”到“赢商”,内蒙古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350亿元。(侯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