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煤矿建集团三十工程处“猛虎掘进队”:虎啸煤海五十载 山河万里筑丰碑

来源:中煤矿建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0-31 15:49:49

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间,但对于中煤矿建集团三十工程处猛虎掘进队来说,却是跨越时代的壮阔征程。自1975年10月被原煤炭工业部授予“猛虎掘进队”以来,在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参与建设矿井27座,32年蝉联优秀等级队、甲级队,刷新了36次全国、省及矿区施工纪录,成为全国煤炭战线唯一保持30多年上等级的战斗集体。

创业维艰:虎啸初震破长空

1969年,建设的号角在广袤的两淮沃土上空激昂回荡,三十工程处在淮北朔里煤矿组建了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队伍——“掘进七连”。这便是猛虎掘进队最初的血脉与筋骨。彼时,队伍虽建制初成,却面临着“政治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的质疑。96名职工中,真正干过掘进、富有经验的不足三成,“杂牌军”的帽子沉甸甸地压在干部职工的心头。

然而,猛虎的基因里从未刻写“屈服”二字,他们誓言要用实绩为自己正名。他们率先使用扒斗式装岩机,于1970年8月,便以下山独头月进尺97米的佳绩,初露锋芒,创下矿区施工纪录。那一声积郁已久的虎啸,依然在深邃的巷道中隐隐回荡。

1973年,是掘进七队引以为傲、战功彪炳的一年,也是其在行业版图上树立起永恒标杆的一年。当年4月,在淮北石台矿井,他们创出全岩下山独头成巷进尺214米的安徽省纪录。10月,在石台矿井“五〇〇”会战中,提出“宁瘦几斤肉,多流几身汗,确保成巷500米,力争突破700米”的豪迈口号,响彻云霄。最终他们不仅确保了目标,更是一鼓作气,创出全岩平巷单孔月进尺747.6米的全国纪录。那一年,他们刷新全国总折算进尺纪录的捷报,震动了整个中国煤炭建设行业。这支队伍,已初具猛虎之形,蕴藏着磅礴力量。

旗帜高扬:煤海鏖战铸丰碑

1975年,全国煤矿采煤掘进队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掘进七队被正式命名为“猛虎掘进队”,与其他九支功勋队伍一同,被树为全国煤炭战线“十面红旗”。

授旗之后,猛虎掘进队更是如虎添翼,在煤炭建设的主战场上高歌猛进。1976年7月,在百善矿井创下山进尺451米的安徽省纪录;1982年12月,在全国煤炭纲要赛中,实现下山进尺201.9米,荣获“全国纲要赛”第二名;1984年9月,提前43天达到甲级队水平;截至1986年底,他们连续10年蝉联国家等级队,共开拓进尺17488米,雄踞全国等级队之首。

199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该队“全国先进班组”荣誉称号并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状”;队党支部被中共安徽省委树为“全省基层党支部十面红旗”之一;陈登明的事迹入选中国革命博物馆《奉献者之歌》展览。1992年,他们凭借“连续十二年年均进尺1826米施工技术”项目,荣获能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逆境淬炼:寒冬蛰伏砺虎志

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坦途。世纪之交,国内煤炭建设市场大潮汹涌,和国内大部分的矿建队伍一样,猛虎掘进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回忆起那段岁月,老一辈猛虎队员无不眼圈湿润。“最困难时,职工都背着米面下工地,队员们到处搭车去厂矿……”往日的辉煌与现实的窘迫形成巨大反差,但猛虎的脊梁从未被压弯。

蛰伏,是为了更强劲的爆发。2003年,机遇终于垂青了有准备的“猛虎”。他们首次挥师西北,承接了山西朔州安家岭煤矿的施工任务。他们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在现场干得虎虎生风,月进尺和标准化成巷等多项指标,很快便雄踞各参建队伍之首。井下各类管线悬挂规范,物流有序,整洁的施工环境、井然的劳动秩序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行业样板,在矿区标准化评比中遥遥领先。猛虎掘进队,用顽强的作风和精细的技术,在全新的战场上,再次赢得了信誉与尊严。

自此,猛虎掘进队开启了转战南北的新征程。从山东到河南,从陕西到内蒙古,都留下了他们艰苦跋涉、建功立业的足迹。在陕西榆林曹家滩煤矿,他们创下4个月完成掘进进尺4272米等4项矿区施工纪录,参与施工的工程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在山西兴县肖家洼煤矿,他们连续五个月突破进尺500米,屡次收到甲方的贺信。而今天的猛虎掘进队,正在陕西靖边海则滩煤矿的深处,继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

智慧转型:科技赋能展新姿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在猛虎掘进队的发展史上得到了最生动的印证,每一次装备上新,该队都会“第一个吃螃蟹”。

如今猛虎掘进队使用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如同为矿井建设装上了“智慧大脑”与“火眼金睛”。平台深度融合了视频监控与AI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动态监测与智能管控。掘进系统、运输皮带、通风系统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尽在掌握,并具备远程故障发现与诊断能力,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警。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能自动抓拍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闯入危险区域等违章行为,并对烟雾、明火等危险信号进行实时报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种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综合利用率,为工程建设装上了“安全阀”和“加速器”。

“好的设备更需要高素质人才操作”。猛虎掘进队深谙此道,将人才培育置于重中之重。职工培训也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掌上”培训模式,配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使队员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听到职工渴望创新实践平台的心声后,队长王林带领技术员,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迅速刮起了“创新风”。自制的材料拖拉架,解决了“材料跟随”难题;自制的移动喷雾设备,有效降低了掘进粉尘;仓库里那些五花八门、标注清晰的改装“兵器”,无不闪耀着基层工匠的智慧光芒。

文化铸魂:精神血脉永流传

从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为代表的“猛虎精神”,到如今囊括“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协作、特别能执行”的新时代“猛虎”精神,这一精神谱系在中煤矿建集团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溯其根源,新时代“猛虎”精神发轫于发端于新华社对开滦煤矿革命矿风的专题报道,最终在猛虎掘进队这支“十面红旗”之一的火红集体中,历经半个世纪的实践积淀,淬炼升华为如今的精神丰碑。

为更好地弘扬新时代“猛虎”精神,中煤矿建集团及三十工程处党委深耕不辍。先后开展“猛虎式掘进队”“猛虎式党支部”和“猛虎式党员标兵”评选,让榜样的力量无处不在。连续十年举办“猛虎杯”新闻、艺术摄影和书画作品征集,让猛虎风采成为井巷、车间最美的风景线。建设猛虎掘进队专题展览室,拍摄专题纪录片,留下最珍贵的猛虎记忆。深入挖掘并形成了一系列诠释新时代“猛虎”精神文化特色的典型故事,印发《猛虎·传承》《猛虎旗帜下成长》《猛虎赞歌》《印象猛虎》等专辑十余本,构建动态更新的企业文化案例库。

在发展蓝图上,中煤矿建集团已将弘扬新时代“猛虎”精神纳入长期规划,致力于构建系统化的文化培育体系,确保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持续赋能企业发展,并不断扩大“猛虎”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使其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精神旗帜,更成为行业乃至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持续深入,这支功勋队伍必将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多“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奋斗诗篇,也一定会让“猛虎”旗帜,继续高高飘扬在中国煤炭建设事业的最前沿。(魏清  朱凯  胡伟)

相关推荐
中煤矿建集团举办猛虎掘进队授旗50周年庆祝活动

10月25日晚,中煤矿建集团举办猛虎掘进队授旗50周年庆祝活动。

中煤矿建集团:向“新”而行开启智能化建井新篇章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钻井、冻结“两大特殊工法”的企业,中煤矿建集团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一直致力于钻井技术的研发应用,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着力推动煤炭建设行业蓬勃发展,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中煤矿建集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煤矿建集团定战略、调结构、抓作风,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品牌形象日益提升,技术能力不断突破,研发投入强度、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稳步向好。